樂樂文學網 > 一品丹仙 > 第一百一十二章 出兵
  闊別上庸近三年,再來時,景象已然大變。

  國君慶予的規劃得以實現,在南城門外擴建了一圈外廓,新增了半個城,國人的增長也遠超慶予的預期,從八十二甲新設到了九十二甲,意味著可以出動九十二乘戰車。

  國力的增強不僅僅表現在國人數量上,三年前的那場南征,令庸國獲得大批人口和財物、土地,也因此而吸引了更多的野人和流民前來結村定居,不計芒碭山,庸國總人口突破四萬,為遷國以來最高。

  庸國本就為四國翹楚,前幾年被魚國占了上風,是各種原因造成的結果,無論從國力、制度、國人組織力、尚武的習俗和傳統等方面,都不是魚國可比的,現在國君振作、揚州左郎偏幫,上下一發力,國勢立刻就上來了。

  而吳升的破境煉神,則為大庸蒸蒸日上的勢頭又添了一把火。

  國君慶予出宮相迎,肅容拜道:“卿一去三年,聽說卿是為了破境,寡人每日都在期盼,當真食不知味、夜不成眠,如今總算回來了,寡人欲拜卿為上大夫,誠請受之!”

  上大夫與國同休,是為重臣,故此慶予要“拜授”,態度要誠懇,語氣一定要發自肺腑,之后還要有儀式,只要對方覺得你不尊重,略顯輕浮,拒辭不受,傳出去日子就不好過了。

  吳升以前曾經拒絕過,現在依舊拒絕,論土地,芒碭山封地幾乎趕得上整個國內,論領民,國中第一,論財力,隨身揣著兩百金,作為煉神境丹師,想掙錢毫無問題,他也沒有世人根深蒂固的上下之別的觀念,只要自身硬,擔這個虛名得不償失,毫無必要。

  辭讓一番,慶予無可奈何,只得從旁補償,又給了吳升五甲國人的編制,這個比較實惠,吳升卻之不恭,自然受了,他打算回去就再建五個堡甲,充實國人之數。。

  多了五甲編制,當然就可以去工尹卓吾子那里領取五駕戰車,這就可以組建一支偏師了,套上四角牛,十車沖陣,百越那些蠻部怎么抵擋?想起來就酸爽。

  入宮之后,慶予道:“揚州詔令,至今未下,也不知今年茅貢幾何,寡人本自發愁,今卿既歸,還請有教于寡人。”

  這是國君對外出歸來的重臣例行之舉,問政納諫,一如吳升納諫于門客。

  吳升回答:“臣有內情,臣得知,今年茅貢不征,但需出師以助楚,揚州詔令已在途中,不日便至。”

  慶予驚道:“這卻如何是好?”

  庸國國小力微,上了戰場,那就是給人送添頭,在吳楚動輒數百、上千駕戰車的大戰中,隨便損失個幾十駕戰車不算什么稀奇事,對強國來說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,于庸國而言,那就是要命的重大挫折。

  吳升道:“聽聞吳軍此番出征,主帥為公子光,其在國中素有賢名,此戰勝負難以預料。”

  慶予更是心慌:“卿以為該當如何?”

  拒絕出師助戰是不可能的,先不說戰后經不經得住楚人一怒,單是眼前都不一定能過得了關。

  四國向北二百余里,隔著虎夷山,就有屬于揚州的軍鎮虎邑,畜養兵車百乘,專為監控南方百越而設,監控的對象當然也包括四國,一道調令,庸國就有滅國之禍,敢拒絕嗎?

  吳升記憶中,楚吳之戰的最后結果必然是楚國勝出,因為戰國七雄里沒有吳國,但其間的那么多次大戰,勝負卻不好說,似乎吳國還打到過一次郢都,搞得楚國很是狼狽,只是不知是哪一次大戰。

  而且以記憶中的史料來判斷走向,也不太靠譜,畢竟這可是修行者的天下。

  就個人而言,吳升對前往州來戰場還是有些憧憬的,一想到雙方大營中那鋪天蓋地的各種戰車、法器、靈材、靈丹,還有法陣,吳升就忍不住心潮起伏,如果能吃上幾口,那是何等的愜意!

  當然,危險自是毋庸諱言,但和下一個階段破境所需要的百萬靈沙相比,這個險還是值得去冒的。只能說,破境煉神后,自保之力大大加強,他的膽子也肥了,胃口也大了。

  “臣無良計,唯愿侍君以忠,事國以誠,拋頭顱灑熱血,臣之本分也。此戰,臣愿出征!”吳升慨然道。

  慶予大為感動,卻不愿吳升冒險:“卿乃丹師,又是客卿,豈能出戰?萬萬不可!”

  吳升看了一眼記錄對奏的史官,有些話還真不好明說,于是道:“雖為險難,但欲令大庸振作,臣非去不可!有臣在,我庸軍必將以實力贏得楚人的認可,享受諸國贊譽!”

  好說歹說,慶予才勉強答應了吳升的請戰要求,又招來司馬商議出師之事。

  元司馬歷來是庸國中的主戰派,而且是真的主戰,有仗打就好,甭管在哪打,甭管為什么打,一聽說要出征,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活泛了起來。

  但慶予也告訴他,此行雖然由他領軍,一定要和吳升商量著來,說白了,由吳升把控方向。經歷過南征百越的元司馬,對吳升還是很佩服的,他自己就在那場戰事中吃了個盆滿缽滿,打得還很輕松,因此對慶予的安排很滿意。

  吳升帶回來的消息,給了庸國五天的提前準備時間,司空府出手,在魚、麇、夔三國購買糧食、靈材和靈丹等物資,從容完成了出征準備。

  要不說崔明這一步棋子有大作用呢,若是以后多來這么幾下,魚、麇、夔三國就只能俯首稱臣了。

  這天,揚州來的詔書終于抵達上庸,令庸國出師五十乘,限于二月中抵達州來,向主持戰事的薳越繳令。

  元司馬自家準備出十駕戰車、三十門士,吳升雖然配額了十駕戰車,門士卻不夠,所以只出得起五駕戰車,剩下的三十五駕需要向諸大夫征調,兩人正在元司馬府上商議征調諸大夫兵車之事,司空易樸和寺尉庸季就聯袂登門了。

  見吳升也在,兩人都笑了,大家當年都是扶保慶予的一黨,自然親切,問道:“今日奉調州來,不知出兵幾乘啊?”

  元司馬笑道:“二位勿憂,我和申大夫已議定,老易兩乘、季郎一乘即可。”

  易樸和庸季齊道:“萬萬不可!”

  鬧得元司馬和吳升一陣愕然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