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掌河山 > 第五十二章 楚歌是誰
    段怡迅速的朝著晏鏡看去,晏鏡忙擺了擺手,“我那會兒,也不認得那簪子,還當我家小將軍殺孽太重,想要積些陰德。就這楚歌,也是頭一回聽說。”

    他說著捅了捅祈樹,“你可知曉咱們那不著調的大師兄,是何來頭,家中有個親姐姐?”

    祈郎中筷子一抖,夾在上頭的一根青菜掉進了他面前的碗里。

    他神情有些復雜的點了點頭,“我還真聽說過。”

    “你們都知曉的,我同楚光邑有仇怨。若非他一張烏鴉嘴胡亂的說,當年……當年我也不至于就成了個孤家寡人。我那會兒年輕氣盛,到處找他,想要揍他一頓。”

    “后來,我是在京都郊外的一座山上尋到他的,他在給人掃墓,那墓碑之上刻著的便是楚歌兩個字。那墓看上去有些年頭了,楚歌應該很早便亡故了。”

    祈郎中說著,突然話鋒一轉,他掐著手指算了算,“你祖父祖母,外祖父,父親母親,都是數得著的。唯獨沒有人知曉,你外祖母是誰,會不會……”

    不等段怡接話,那關老爺子搶先便開了口,“那不是的,顧家的主母,都是有定數的。”

    他這話一出,崔子更同兩個先生,都豎起了耳朵聽了起來。

    段怡無奈的笑了笑,果不其然,不管男女老少還是武將文臣,沒有一個不喜歡聽人說秘密的。

    “你們以為,為何這劍南道一直都是姓顧的呢?天下四十余道,劍南的兵力不是最多的,卻既要對抗敵國,又要安撫山民,還要平叛賊匪……為何沒有捉襟見肘?”

    段怡說著正了正色,“又是為何,當初驛站血案之后,四處都是風聲,說是山民報復,可我外祖父卻是沒有出兵大動干戈?”

    “那是因為,我外祖母曾是山民女族長,我舅母亦非中原人士……”

    像文成公主和親一般,顧從戎為了安撫山民,穩定西南,讓劍南軍能夠心無旁騖的專心對抗敵國,是拿了自家兒郎來聯姻的。

    這劍南多山地,族群眾多。雖然大部分的人,都以周朝子民自居,可那山穴之中,亦是有不少不服管束的少數民族,他們其中,不乏奇人異士,若是聚在一起,也是一股不小的戰力。

    “不過我外祖母去得早,且成親的時候是在山中擺宴,是以你們不知曉,有不足為奇。總而言之,那楚歌是絕對不會是我的外祖母的。”

    段怡說著,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她自覺自己個不說自私自利,但也是絕對做不到像顧從戎那樣,傾盡全力來維護大周,讓劍南百姓安居樂業的,拿著戰刀的他,反而是最向往和平的人。

    硬揪起來,顧老夫人不通中原文化,官話也不會說。顧從戎常年領著顧旭昭征戰在外,無暇顧及家中,方才放養出了不管不顧的顧杏。

    否則的話,身為劍南道最尊貴的貴女,顧杏又怎會是這般模樣,凡事都有緣由的。

    崔子更仔細聽著,見眾人說完了,期待的眼神又回到了他的身上。

    他清了清嗓子,拿起桌上的酒壺,給段怡倒了一杯酒。

    一邊倒著,一邊說道,“楚歌是宮中侍衛,先帝心腹。世人都說乃是先帝欲要傳位于鄭王,今上逆行倒施,于是先帝亡故之前,命令 前,命令近衛將河山印帶出宮中,藏于山野。”

    “與河山印一并的,還有足夠讓鄭王奪回大位的無數金銀財寶,以及表明鄭王方才是正統的傳位詔書。”

    段怡無語的瞥了一眼祈郎中,一般這種情況下,一定會有一個轉折但是!

    若是她沒有記錯的話,祈郎中就是這么給她說河山印的!

    祈郎中面色不改,他輕咳了幾聲,狠狠地瞪了回去,“誰說夫子就一定不會錯?若是我不會錯,那我不應該叫祈夫子,應該叫孔夫子才對!”

    段怡愈發無語。

    “先生的親爹在流淚,我就是沒有生出一雙通靈的眼睛,我都能瞧見。這一頓飯的功夫,你都已經重新認了兩個爹了,先是姓關的,后又改姓孔!”

    “明兒個我就去祈老爹的墳山上,替他鑿個溝兒,省得被先生氣出的眼淚無處流,泡爛了棺材板板!”

    祈郎中嘖嘖出聲,“你去罷,記得挖深一點,我還能在溝里養魚放蝦的。打什么岔子,缺心眼子的,讓他停頓這么久,指不定心中在怎么瞎編呢!”

    崔子更臉一黑,“但是,這些傳聞,對也不對。”

    “大周周易之術盛行,是以雖然師出同門,但是大師伯楚光邑憑借著一手推衍之術,那是帝王將相的座上賓,人人尊稱一句大師。”

    他說著,眼睛一掃,從晏鏡的臉上,掃到了祈郎中的臉上。

    “而你們二人,一個只能夠給落魄庶子當謀士,一個只能挑著兩筐子瓜倒貼給小姑娘當夫子……天地之別。”

    晏鏡同祈郎中默契的捂住了胸口,收斂了笑容,面無表情的齊聲說道,“可是他死了。”

    崔子更沒有理會他們最后的倔強,繼續說道,“這周易之風,是從先帝在位之時刮起的。楚光邑同楚歌的祖父,在欽天監任職,他能算國運。”

    “當時他算出來,周朝氣數將近,天下即將大亂。先帝心中膽寒,拿出輿圖觀四海,最后決定將國璽同金銀藏于地下,真到了那一日,逃出升天的陳氏皇族,還能拿著這些,圖謀再起。”

    “先帝乃是謹慎之人,當時準備了兩份藏寶圖。一份乃是羊皮卷,被切割成了碎片,分散在他信任之人身上,另外一份,是一張薄如蟬翼的絹帛。”

    “他將絹帛藏在傳位詔書之中,留給下一任皇帝……”

    段怡聽著,恍然大悟道,“當時皇長子亡故,陛下屬意鄭王榮登大寶,而韓王閃電出手,奪了江山。傳聞之中,近衛王堅帶著河山印逃出京城,但其實那時候國璽早就被楚歌藏了起來。”

    “王堅帶走的不是河山印,而是那張藏有寶圖的傳位詔書。”

    崔子更點了點頭,“沒有錯。你想想看,當時韓王謀逆逼宮,王堅若是帶著河山印,還帶著大批的金銀,如何能夠逃出新皇的天羅地網?”

    “他若是有飛天遁地的本事,又為何不帶著鄭王以及他的家眷一道兒出城?”

    崔子更說著,面露了幾分嘲諷之色,“王堅不知所蹤,詔書里的寶圖自然是沒有人能夠尋到了。那么就只剩下羊皮碎片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而楚歌身為藏寶之人,她隨身戴的發簪里,便有一片河山印寶圖的碎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