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重生90,我是碎礦全民工 > 第721章 這個餅又大又圓
  就全國來說,對歷史建筑損毀最嚴重的,就是九十年代中后期。

  那幾年全國上下都像瘋了一樣的拆老房子毀老東西,都想蓋成鋼筋水泥大玻璃的所謂現代化建筑。

  那真是一個比一個豪華,馬路搞的一個比一個寬,是不是實際需要反而不重要。

  沒辦法,政績嘛,一個是蓋高樓大廈,一個就是合資和引進外資,所以才有各種的不擇手段各種的跪舔現象,丑態百出。

  自己的再好也不想要,總得想方設法的給出去,哪怕用金頁子換張草紙那也是驕傲,就能升官發財。

  所以外國人自然也就成了一等公民,才有了那么多奇葩的事情發生。

  這個一方面來自外資的收買,另一方面也來自上層的壓力……人家的公關做的確實好,舍得給錢,更知道怎么花錢能實現最大利益。

  三萬五萬就能下一道文件,經濟又實惠。

  張鐵軍翻看了一下,里面像謝家大院兒,英國領事館這些,都是他熟悉的。

  謝家大院兒距離渝城飯店也就是三四百米,在湖廣會館背后道門口邊上,一座豪華大宅院,在九三年這會兒保存的還挺完整。

  這座院子是當年渝城最大的布商謝家建的家宅,不過事實上生意是他姑爺子做的,房子是他姑爺子蓋的。倒插門沒人權吶。

  四五年謝家舉家遷走了。解放后這里先是單位使用,后來分給職工做了宿舍。

  九三年這會兒里面還住有人家,是標準的川渝大四合院建筑,張鐵軍曾經去參觀過,里面大量使用了木雕裝飾,相當驚艷豪奢。

  但是吧,怎么說呢,做為一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東北人,張鐵軍對這種老宅子喜歡是真喜歡,但也真的不會住在里面。

  有點接受不了那種狹仄擁擠的感覺,也不適應那種木質的門窗隔墻,總感覺不踏實,而且有點陰森森的,一進去他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那部電影。

  一雙繡花鞋。那電影張鐵軍是特么完全當恐怖片看的,當初嚇的渾身冒汗,大晚上都不敢出門了。

  一個南方的這種老宅,一個戲劇的舞臺裝扮,都不用配樂,就能把張鐵軍嚇出魂叫。

  最關鍵是它取光不那么好,潮啊,又一點也不隔音。

  他去烏鎮參觀老宅的時候就很難想象住在里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,放個屁全家都聽著,干點啥全家都聽著,好嗎?

  那個英國領事館到是還可以,一棟英式別墅,不過損毀的有點嚴重,得大修,關鍵是那里交通特別不方便。

  渝城有條巷巷叫領事巷,當初匯集了大部分在渝的各務領事館大使館公使館什么的,后來大轟炸的時候都給炸差不多了,只留下來一些斷壁殘垣。

  到是有保存的完好的,像美國領事館,蘇聯大使館,還有土耳其和奧地利的公使館,這哥倆在鵝嶺公園里面,老安全了。

  偏遠一些的就更多了,像老蔣一家在黃山的別墅,還有西永那邊的,郭沫若一些人的舊居,都是躲轟炸從主城跑過去的,都保存的挺好。

  太遠了,交通太不方便。真想不出來當初那些人是到底有多怕死,那個年代的交通過去一趟估計得走大半天。

  “真讓我隨便挑啊?”張鐵軍笑著問了一句。

  “隨便挑,看中哪個是哪個。”孫書記也笑,點了點頭。

  “是單選還是可以多選?”

  “你看中了算,”劉市長說:“辦公要用,你住家也要用,總得夠用,不過維修這些就得你自己來搞了。”

  “其實,”張鐵軍指了指:“領事巷這里,這一片可以好好修一修搞個特色景區出來,可以搞成歷史公園。

  正好市中的區府也在這,就當改善辦公環境了,當年渝城最繁華的地方,就這么消失怪可惜的。”

  那邊過幾年就會被拆改的面目全非了,建滿了擁擠的居民樓,只剩下了一個名字,等到后來人文吃香再想去恢復的時候已經無從下手了。

  這事兒是市中區帶頭干的,市中區府不知道為什么選在了那里,為了行車和滿足辦公需要各個單位各種拆改建造,改來改去還是堵。

  “我有點不太理解你們為什么要把區府放在這地方,怎么看怎么感覺別扭,交通擁擠人員密集,想把路弄弄都沒的地方。”

  孫書記和劉市長都笑起來,劉市長說:“確實,那個地方現在來看確實有點擁擠了,又是個坡地,不太好搞。”

  孫書記說:“原來那里還是不錯的,那時候市中也沒有什么高樓大廈,也沒有什么車,領事巷的建筑也合適,就是沒想到現在發展的這么快。”

  這個到是,就原來半島上的情況來說,那里還是挺合適的。最好的地方讓市里占掉了嘛,這邊又有遺留下來的大型建筑。

  細點心就能看出來,咱們原來成立政府班子幾乎都是利用的老建筑,窮嘛,省點是點,而且過去的老建筑都比較寬大,合適。

  不過這個也是和地區有關系的,像申城,京城,南京,沈陽這樣在近現代比較發達的城市,那建筑也是相當氣派龐大,其他地區就要差很多了。

  渝城雖然做了七年的陪都,但是那時候戰亂嘛,人慌馬亂的,后來又是連續幾年的大轟炸,城市也就沒得到太多的發展。

  建是建了,建的七零八落的,不是在山里就是在遠郊,大都不合適,有點像樣的吧,又都太小。

  “我還是那句話,我個人覺得,你們應該把市委市府遷到江北去,把你們現在的辦公場地讓給市中區,這不一下子都解決了?”

  “哪有這么簡單,”孫書記笑著搖了搖頭:“你啷個知道我們不想搬?我跟張主任你說個事情嘛。

  去年,石柱縣打算把政府搬到長江邊,這邊準備工作都做足了,報紙新聞也出了。

  今年工作組也都派過去了,打算九五年搬遷完畢,結果呀?直接給打回來了,搬過屁,縣級以上是需要國院批準的,想搬就搬哪?”

  “我們本來也有想法動一動,看到石柱這事兒就放棄了,”劉市長笑了笑:“一動就是錢哪,一個小縣城搬一哈五百萬。

  我們這里拖家帶口的,什么都要新建,不得幾千萬?想都不要想。”

  “石柱?”張鐵軍愣了一下:“政府遷一下要五百萬?”

  “是噻,啷個嘛?”

  “他是打算修個王宮吧?他們那地方五百萬往哪花?難怪被打回來了,這是把上面都當傻子嗎?在京城蓋棟大樓五百萬都夠了。”

  “切實有點報高老。”劉市長看向孫書記:“我感覺也是不靠譜,曉不得他們要搞啥子。”

  “你感覺我們搬去哪點合適?”孫書記笑呵呵的看向張鐵軍。

  “五一水庫唄,盤溪河那一帶,”張鐵軍說:“有山有水的,邊上打造一個市民公園,多好。你們一遷,馬上就會有人跟風,那邊的基本建設還用愁?”

  政府在哪里,哪里就會馬上成為中心,對于帶動周邊發展來說那效果杠杠的,都不用勸。

  “哎呀,沒有錢吶。”劉市長抓了抓頭皮:“一些基本設施還是要提前搞好才行,這可不是小事兒,道路。那邊到是有那么寬。”

  “手續怎么辦?關鍵是得給批呀。”孫書記看著張鐵軍:“要不,張主任你給活動活動?”

  “賴上我了是吧?”

  “哈哈,能者多勞嘛,咱們可以交易噻。”

  張鐵軍仔細回憶了一下,好像吳龍湖是九四年夏天去的五一水庫考察,九七年動工的,這會兒她還在搞出版給鄧希賢的女兒出書。

  也正是這次出書,給她的人生帶來了巨變,得到了鄧南的友誼,不但賺了大錢,也有了和中健科合作的機會。

  中健科出人出力出錢,扶上馬送一程后功成身退。他們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龍湖南苑,九九年賣到兩千六一個平方。

  這個龍湖就是五一水庫,九三年這個時候水庫邊上住著的農民管進城去渝中還叫去渝城,完全不把自己當渝城人,是偏僻的農村。

  從渝中過來中途要換乘兩次公交車。

  因為五一水庫有九個入水口,吳龍湖感覺很吉利,就把這里改叫了九龍湖。龍湖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。

  九九年在這里買了房子的人出去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,感覺這邊是農村,交通又不方便,價格又比別的地方貴。

  一直到香樟林別墅建起來,這邊也發展起來了,龍湖地產才一下子出了名。九九年買了南苑房子的那些人一下子就抖起來了。

  話說,五一水庫那個地方還是相當不錯的,確實是個好地方。

  不過在九三年它還就是一個不起眼的破舊水庫,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,是周邊農民洗澡釣魚的地方。

  盤溪河就是一條從五一水庫流出來的野河,彎彎曲曲像盤在一起似的,東拐西拐從石馬河進了嘉陵江。

  “這樣,”劉市長眼睛冒光的看著張鐵軍:“你看這樣行不行?你幫我們申請,然后那邊的建筑都交給東方。

  辦公樓,家屬區,一個廣場一個公園,我們付一部分款,另外用土地來補,不過只能限制在江北,地方你自己選。”

  “我看可以。”孫書記笑瞇瞇的點頭:“張主任大手筆的嘛,都說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,渝城發展起來是不會忘記你哩。”

  張鐵軍拍了一下大腿,有點無語凝噎:“這大餅畫的,又大又圓,你們這是賴著我打算把我薅禿啊,我哪有那么大的能量。”

  “我們有誠意撒。”劉市長指了指桌子上的資料:“有看中的沒有嘛?”

  張鐵軍低頭看了看:“你們感覺這成比例嗎?我要個老房子就得給你們當牛做馬,跑上跑下求人跑手續,還得花錢給你們建新樓。我圖啥呀?”

  孫書記和劉市長哈哈笑起來,笑的前仰后合的。

  劉市長抹了抹眼睛,說:“圖啥子,圖我們的友誼噻,渝城人民的友誼。事情是你提出來的撒,男子漢大丈夫嘛。”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