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重生之吳霸春秋 > 第286章 十八國諸侯會盟
  時間,進入公元前508年五月,吳軍揮師伐楚半年有余,一路攻城拔寨,勢如破竹,卻在雞父與楚軍相持不下,兩軍對峙三個月。

  在這期間,吳軍攻破楚軍構筑的多座壁壘工事,卻都是小打小鬧。

  楚軍則是時常派出少許精兵,侵擾吳軍的糧道,造成不小的麻煩。

  整整三個月的時間,除了最初的一次大規模戰爭外,吳楚兩軍只是沖突不斷,沒有太大的戰事發生。

  盡管,不論是慶忌,還是楚人,都試圖打破這種僵局,可是都無計可施。

  得知晉國將號召天下諸侯,會盟于召陵,一同出兵伐楚后,遠在郢都的楚王熊軫坐不住,一連派遣十多個使者,北上中原,游說諸國。

  但楚國的人緣極差,尤其是這一次蔡侯被扣押事件,引起了各個諸侯國的公憤。

  齊、魯、宋、衛、蔡、頓等諸侯國,都抱著痛打落水狗的心思,將威逼利誘自己的楚國使者趕出去,前往召陵參與會盟。

  楚國的使者,也沒有說服晉公姬午與六卿。

  因為在他們看來,這是一次難得尊王攘夷,削弱楚國的機會。

  即便吳國能趁此機會,侵吞楚國的大片城邑土地又如何?

  勢均力敵的吳楚兩國,同樣無法跟作為霸主大國的晉國抗衡!

  一切,就跟歷史上的召陵之盟一般。

  晉國召集的十八國會盟于召陵,其中有齊國、魯國、宋國、蔡國、衛國、陳國、鄭國、許國、曹國、苔國、邾國、頓國、胡國、滕國、薛國、杞國、小邾國等,共同商計伐楚國之事。

  這是春秋時代,以一國之力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諸侯會盟!

  ……

  雞父。

  慶忌正在與治粟內史范蠡、廷尉伍子胥站在一處土坡上,手中拿著一道竹簡閱覽。

  這是伯噽發來的密奏。

  “楚國,攤上大事矣。”

  得知十八國諸侯將會盟于召陵的消息,慶忌不禁微微一笑,終于放下心來。

  他知道,這場在春秋時代規模之大,前所未有的諸侯會盟,極可能虎頭蛇尾的結束。

  但,楚人豈能不為之震恐?

  這就是慶忌的機會!

  伍子胥正色道:“大王,以晉國為首的十八國諸侯聯軍,再加上我吳國,數十萬大軍伐楚,楚國彈指可定!”

  “楚人已經疲于奔命,大王何不遣三萬精兵,趁著楚軍主力盡在方城、雞父一線之際,繞過雞父,翻越大別山,再渡過漢水,直撲楚都郢?”

  仇恨,已經蒙蔽伍子胥的雙眼。

  在這種時候,吳國的確能做到長途奔襲,一舉搗破楚國的郢都,滅亡楚國。

  但,百足之蟲,死而不僵。

  偌大的一個楚國,恐怕不會因為腹背受敵,國都又被攻破的緣故真的亡國。

  慶忌還未說話,在一側的范蠡便道:“不妥。大王,楚乃大國也,疆域方圓幾千里,幅員遼闊,即便郢都城破,楚人也可轉戰他地,繼續與我吳國斡旋!”

  “至于諸侯聯軍,聲勢浩大,卻未必有滅楚之心。既如此,以吳國一己之力滅楚,力有不逮也!”

  “大王何不趁此機會,與楚人弭兵?”

  “大王,萬萬不可!”

  聽到范蠡居然建議慶忌弭兵,伍子胥頓時急眼了,道:“大王,諸侯聯軍伐楚,此乃千載難逢的機會。機不可失,失不再來矣!”

  “若我吳軍能長驅直入,攻破郢都,則半個楚國都將淪為我吳國治下!楚人因腹背受敵之故,定然無力反擊也。”

  “大王,三思!”

  伍子胥所言,不無道理。

  隨著以晉國為首的十八國諸侯聯軍,準備浩浩蕩蕩的伐楚,這場戰爭的主動權,已經掌握在慶忌的手中。

  此時,他完全能跟歷史上的闔閭一般,派出一支精兵趁虛而入,直接攻破楚國的郢都。

  但,結果呢?

  吳軍攻占郢都后,進行了屠城,到處燒殺搶掠,引起了楚人的仇恨。

  秦哀公命大將子蒲、子虎率五百乘戰車聯同殘余楚軍南下幫助楚復國,敗吳軍于沂,楚將子西也率兵于軍祥擊敗吳軍,秦楚聯軍也滅亡了吳的屬國唐國。

  當時,越國乘吳國內空虛發兵進襲吳都,夫概又企圖奪取王位,吳王闔閭被迫于同年九月撤離楚地,引兵東歸。

  而楚國雖然復國,但元氣大傷,一蹶不振。

  闔閭被迫從楚國撤軍的緣故,看起來是因為屠城,引起楚人的仇恨,以及秦國出兵救楚,國內叛亂導致的。

  但是,歸根結底,吳國鯨吞楚國,終究是消化不良。

  依靠楚國那廣袤的土地,一百多萬心向楚國的楚人,就足夠吳國喝一壺的。

  更何況楚國也不是真的眾叛親離?

  這樣兩敗俱傷的局面,不是慶忌愿意看到的。

  所以,見好就收,無疑成了最佳的選擇!

  最初的時候,慶忌就能派出精兵長途奔襲郢都,但是他并沒有那么做。

  時機不成熟而已!

  現在,滅楚的時機也并不成熟。

  不論是秦國,還是晉國,以及中原諸侯們,實際上都不愿意看到吳國覆滅楚國,一個新的南方霸主國順勢崛起。

  “子胥,寡人且問你,吳破郢都后,楚人尚能戰否?”

  慶忌將審視的目光,放在伍子胥的身上。

  伍子胥聞言,低著頭沉吟片刻,便道:“不瞞大王,楚國封君遍地,人口之眾,天下罕有。”

  “若郢都城破,楚人也可轉戰于各地,與我吳軍斡旋,然,屆時我吳國未嘗不可再增派大軍,一舉攻取半個楚國的城邑土地,以此取代楚國,稱霸于江南矣!”

  慶忌微微頷首道:“取楚而代之,固所愿也。然,寡人需要再動輒多少兵力?如桐、舒、巢、鐘離之地,其地之人,皆非楚人,那里并不是楚國故土,故而人心不向楚。”

  “若如卿之所言,我吳國將半個楚國納入囊中,楚人豈可善罷甘休?屆時,新占之地叛亂不止,恐我吳軍疲于奔命,而力有不逮也。”

  “再者說,晉人與中原諸侯,只是欲弱楚,而非滅楚。楚國也并非是沒有盟友,秦楚之好,不下于昔日秦晉之好,楚國覆滅,則秦人亦不可袖手旁觀!”

  “我吳國豈能招架乎?”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