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重生之吳霸春秋 > 第312章 有仇不報非君子
  在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,使用重農抑商的政策的,那是無可厚非的。

  舉凡天下,不是農耕,就是游牧,在沒有進入到工業時代之前,沒有第三種選擇!

  所以,在利用完商賈們,富裕了吳國后,慶忌可以選擇將他們當中實在太過貪婪的人一腳踢開,繼而保護住本土的農業。

  因為從古到今,還真的沒有一個國家或王朝,真的是因為富裕而強大的。

  齊國有漁鹽之利,但自身也注重農業。

  至于歷史上的那個號稱十分富庶的宋朝,似乎稱不上強大……

  “伯噽。”

  “臣在!”

  伯噽立馬站了出來。

  “命你改任廷尉,負責此事。”

  “臣,謹遵王命!”

  伯噽頓時欣喜若狂起來。

  他原先是典客,官居九卿,專門負責吳國的邦交大事。

  但,眼下吳國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邦交事務,所以伯噽屬于無官一身輕。

  廷尉跟典客不同,雖然同樣是九卿之一,但掌刑辟之事,職權甚大。

  原來的廷尉是伍子胥,此時還在邊地擔任大都督,鎮守一方。

  所以,慶忌必須要選出一個得力干將,擔任廷尉來協助自己處理刑法訴訟方面的事情。

  伯噽這人,雖然有才無德,貪財好色,但對于慶忌算得上是忠心耿耿,所以慶忌才能退而求其次,暫時任用他為廷尉!

  慶忌又環視一周,看著陛臺之下的群臣,緩聲道:“二三子,對于近日在金陵大澤湖發生的兩村私斗的暴亂事件,想必都有所耳聞矣?”

  太宰季札回答道:“已然聽聞。聽說大王已下詔將參與者全部拘禁?”

  “不錯。”

  慶忌微微頷首,說道:“二村私斗之緣故,在于爭搶大澤湖之捕魚權,造成五人死亡,二十余人重傷殘疾!”

  “寡人深知,我吳國的男兒都有血性,血氣方剛,只是未曾想民間私斗成風,甚至大規模斗毆,引發此等慘桉,著實令親者痛仇者快。”

  聞言,群臣都點了點頭,表示贊同。

  普天之下,沒有一個國家不存在私斗仇殺,一戶人家與另一戶人家相攻,或一個村子與另一個村子械斗,或一個部族與另一個部族爆發戰爭……

  比比皆是!

  最常見的,是那些仗劍走天涯的游俠,一言不合,殺了人就跑到別的國家去!

  “大王,恕老臣直言,這樣的事情,以前在我吳國發生過不少次。”

  季札喟然長嘆道:“即便大王拘禁凡事者一時,可能拘禁一世乎?最穩妥的辦法,就是將他們分別遷居于異地,以避免再度發生此等慘事!”

  “這不失為一個解決之法。然,治標不治本!”

  慶忌瞇著眼睛道:“我吳國向來以人為本。寡人了解過,幾乎每一年,吳國因私斗仇殺而死者,不少于三百人。”

  “一年死三百,十年死三千,百年死三萬!”

  “貽害無窮也!”

  “故,寡人欲完全改變我吳國的這等私斗仇殺之風氣。”

  一聽這話,群臣都不禁面面相覷。

  “大王,這恐怕并非易事!”

  右丞相計然出列道:“殺人之父,人亦殺其父;殺人之兄,人亦殺其兄。這等事情在晉、齊、魯、衛、宋等中原列國都十分常見,更何況是一向性情剛烈的吳人?”

  “右丞相所言極是。”

  左丞相文種贊同的道:“大王,若臣一般,居父母之仇,寢苦枕干,不仕,弗與共天下也!遇諸市朝,不反兵而斗。”

  “何況血氣方剛之人?”

  瞧瞧,文種說的這是什么話?

  哪怕跟他一樣儒雅的人,也無法容忍殺害父母的仇人。

  文種聲稱將不惜睡在草墊上,枕著盾牌,不做官,和仇人不共戴天!

  不論在集市或官府,遇見他就和他決斗,兵器常帶在身,不必返家去取!

  連文種都這樣,更別提是那些桀驁不馴的吳人。

  由此可見,這個時代,上到達官貴人,下至平民百姓,對于個人的仇殺是十分推崇的。

  季札跟著道:“大王,老臣以為父母之仇不與同生,兄弟之仇不與聚國,朋友之仇不與聚鄉,族人之仇不與聚鄰。”

  “世人皆信奉有仇必報,而有仇不報非君子也!”

  “民間私斗成風,難以遏制,我吳國尚武,只是情節更為嚴重而已。”

  這已經不是情節嚴重的問題!

  慶忌不禁搖搖頭。

  看起來,自己作為穿越者,在價值觀方面,跟季札、文種等春秋時期的土著們,是著不小的出入!

  也對!

  歷史上的私斗之風,本就長盛不衰。

  人們復仇私斗的原因千奇百怪。

  有的為血親被殺而復仇,如殷商先人王亥在有易氏yin亂被殺,其子上甲微借兵報仇。

  有的是因為怨恨而復仇,著名的“楚材晉用”,就是因為析公、雍子、子靈、苗賁皇等四個楚國大夫因為各式各樣的怨恨離開楚國,為晉國所用,對楚國產生了巨大的危害。

  有的因自尊受到侵犯而報仇,如范睢就以“一飯之德必償,睚眥之怨必報”而聞名。

  晉文公重耳為公子時流浪國外,路過曹國,被曹共公偷窺其洗澡,即位三年后發兵滅曹!

  孟嘗君田文則更是離譜。

  孟嘗君過趙,趙人聞其名都來觀看,原以為他是魁梧大人,不料竟是個矮個子“小丈夫”,都笑他,孟嘗君感到受辱,斫擊殺數百人,遂滅一縣而去。

  有的是為君主或國家報仇,如齊襄公復九世之仇而滅紀國。

  復仇與私斗紐結,個人之間的爭斗忿怒常轉為宗族家庭血緣集團間反復不解的仇殺。

  一人被殺后,為了預防其親族后人為其報仇,就不得不得其親屬全部加以殺戮。

  有的還借助外力,因而游俠、刺客應運而生,卷入其中。

  就連孔子都認為“不復仇而怨不釋”。

  他贊賞齊襄公滅紀,批評了魯莊公沒有復仇卻與齊襄公釋怨。

  因為當年齊襄公與其異母妹文姜亂lun,派彭生殺害妹夫魯桓公,而后再殺彭生以向魯國交代。

  而魯莊公,正是魯桓公的兒子。

  殺父之仇都不報?

  魯莊公就是這般以德報怨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