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重生之吳霸春秋 > 第402章 趙鞅,帝王之相
  孫武跟著道:“大王,臣之看法,與少伯一致。”

  “昔日周王子朝為亂,占領王城,自稱周王。周天子流寓于外,退往王城東面的狄泉,人稱‘東王’,雙方混戰了三年之久。”

  “是趙鞅請命于晉頃公,大合諸侯,前往支持周敬王。隨后趙鞅與荀躒率晉軍入周,占領王城,迎天子入城,平定了持續三年的王子朝之亂。”

  “在這之后,趙鞅又與中行寅用鐵鑄刑鼎,將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鑄于鐵鼎上。”

  “由此兩件事可知,趙鞅確有才干,而今蟄伏,恐怕是在伺機而動,圖謀更大矣。”

  范蠡與孫武對于趙鞅的評價都是極高的。

  作為穿越者的慶忌,更是知道趙鞅是怎樣的人物。

  趙鞅,又名志父,亦稱趙孟。

  孟,長也。

  這個時代,妾媵生的長子稱“孟”,正妻生的長子稱“伯”,后來統稱長子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趙鞅是《趙氏孤兒》中的孤兒趙武之孫。

  昔日叔帶入晉為大夫,至趙衰受晉文公器重,位列世卿,其后世代為晉國六卿,功勛卓著,家族顯赫。

  后趙盾執政,趙氏一門力壓諸卿,權傾晉國。趙盾死后,趙氏四分五裂。

  趙盾之子趙朔早亡,使趙氏陷于危機。

  后其遺孀趙莊姬與趙嬰齊通奸,趙同、趙括驅除趙嬰齊,趙氏內訌致使元氣大傷。

  前583年,趙莊姬誣告趙氏謀反,欒書、郤锜作證,晉景公召集諸卿大夫攻打趙氏于下宮,族滅趙氏,史稱“下宮之難”。

  此役過后,趙氏地位一落千丈。

  大宗只剩一名嬰兒尚存。

  幸得韓厥求情接濟,晉景公歸還趙氏封邑,命趙武續嬴姓嗣,趙氏才得以保留最后一絲血脈。

  年輕的趙武死后,其子趙成繼立,是為趙景子。趙成初立,受其父陰德及正卿韓起相助,為中軍佐,怎奈又年輕早亡。

  然而,不幸中的大幸,趙成為趙氏家族留下一位優秀的子嗣。

  他就是春秋后期叱咤風云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一代雄主——趙鞅!

  二十一年前,即公元前525年,趙景子趙成不幸早亡,嚴峻的現實使得趙鞅不得不提前進入風起云涌、殺機四伏的晉國政壇。

  時晉昭公在位,韓起為正卿,趙鞅代父上朝,為六卿之末——下軍佐。

  春秋末期,晉國公族弱,大夫勢力強,趙簡子為大夫,專國事,致力于改革,為后世魏文侯李悝變法、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,首開先河。

  只不過,這個時候的趙鞅,固然進入晉國政壇二十一年之久,卻還是在一路摸爬滾打,被晉國現在的執政大臣士鞅打壓著。

  郁郁不得志的趙鞅,只能埋頭發展趙氏的封地,任賢用能,韜光養晦。

  “子胥,汝對趙鞅此人,有何看法?”

  慶忌又將目光放在了伍子胥的身上。

  伍子胥每每有驚人之語,這次也不例外!

  沉吟片刻后,伍子胥便躬身道:“大王,以臣觀之,趙鞅有帝王之相。”

  “甚么?”

  慶忌還沒有詫異,坐在一邊的范蠡與孫武都忍不住震驚起來。

  “子胥,汝是如何看出,趙鞅此人有帝王之相?”

  孫武很是驚訝的問道。

  “我學過一些相術,偶有所得。我觀趙鞅,眼睛炯炯有神,黑白分明,額頭豐隆寬闊,此皆帝王之相也。”

  伍子胥侃侃而談,道:“額頭豐隆寬闊者,目光長遠,極具大局觀,志向也比較遠大,屬于難得的‘富貴之相’。”

  “而眼睛貴在‘神韻’,在相學中‘眼為君,眉為臣’。”

  “若趙鞅一般,眼睛有神而毅力堅韌,雙目顯威,馭下之道甚善。這無不是帝王之相!”

  伍子胥的這一套說辭,有些像是江湖術士的騙術。

  但,由不得慶忌不信。

  上一回伍子胥就直接看出勾踐的鷹視狼顧之相,讓慶忌多加提防。

  范蠡促狹的一笑,問道:“衛尉,相術畢竟是玄之又玄。若在衛尉看來,大王可有帝王之相耶?”

  范蠡甚是大膽,竟敢在慶忌的面前開這種玩笑。

  但是,慶忌是不會介意,畢竟這是在私底下,沒有擺在明面上。

  伍子胥耿直的性格,注定很少會騙人,除非是要耍詐。

  “大王自然有帝王之相。”

  伍子胥笑吟吟的道:“大王眉高,劍眉鳳目。自古以武力爭天下者,要在亂世為王,除個人能力以外,則文武兼備也。”

  “眉毛在五官中被稱為禮儀之官,若大王一般,能通過自己的霸氣征服他人,讓他們甘心受之驅使,也有著威震四方的雄心,這些都是要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品質!”

  “……”

  被伍子胥這樣拍馬屁,慶忌心里很是舒坦。

  按照伍子胥的說法,如果一個人長有劍眉、眉尾上翹的話。

  這種人一般看上去比較的兇,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。

  這種人大多性格比較的剛直,整個人看上去非常的有氣勢,做事不畏困難。

  若是再配上一雙鳳目的話,則勇猛不乏智慧,頭腦睿智,能文能武,必有一番大作為!

  所以,包括慶忌在內,孫武與范蠡姑且相信了伍子胥的“帝王之相”的說法。

  孫武問道:“子胥,若如你所言,趙鞅有帝王之相,豈非似季子當年所預言一般,有三家分晉之征兆?”

  “季子之預言,皆有根據,故而往往能預言成功。若晉國為三家瓜分,當有一家屬趙也。”

  伍子胥信誓旦旦的道。

  畢竟,此時的趙鞅,已經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作為。

  慶忌微微頷首,說道:“晉國之六卿,現在仍是尾大不掉之勢。二三子以為,六卿之爭,誰會最先消亡,誰會取得最后之成功?”

  面對慶忌的提問,伍子胥、孫武、范蠡三人對視了一眼,陷入沉思。

  孫武首先作揖道:“大王,臣以為,范氏與中行氏最先滅亡,接下來輪到智氏,再接著輪到韓氏與魏氏,趙氏最有可能獲得最后的成功,使晉歸于趙也。”

  “或趙氏代晉,未嘗不可。”

  “何以也?”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