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重生之吳霸春秋 > 第841章 遷都于雍
  “伍子胥說的沒錯。”

  慶忌緩聲道:“戰車的存在,猶如雞肋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”

  “范蠡、曾點。”

  “臣在!”

  被慶忌點到名字的御史大夫范蠡,以及治粟內史曾點連忙站起身。

  “你二人負責裁撤并兜售現有的戰車。我吳國的戰車數量,可維系在八百乘左右。”

  “諾!”

  做出這樣的決斷,慶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
  畢竟,對吳國龐大的戰車隊伍“一刀切”的話,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問題。

  裁撤下來的戰車,可以出售給其余諸侯國,甚至是一些游學的士子,也能買到。

  周游天下的士子們,對于戰車這種代步工具,是非常熱衷的,在市場上,往往是有價無市……

  “大王,臣以為可進一步組建更多的鐵騎。”

  伍子胥進言道:“我大吳要掃滅列國,一統天下,鐵騎必然先驅。”

  “北方列國,其地形多是平原,少有山地,一馬平川,若是能有五萬鐵騎,我吳國定可縱橫天下,四海咸服!”

  五萬鐵騎嗎?

  要打造這么多的騎兵,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。

  “不妥。”

  太宰計然出聲反駁道:“戰車的造價昂貴,但是騎兵的成本也不低。尤其是馬匹!”

  “并不是所有馬匹,都能充當戰馬使用。”

  “雖說我吳國境內,而今有多處馬場,但是能培養出來的良馬太少,多是駑馬,三川郡、長安郡,算是吳國的重要產馬之地,只是要打造五萬鐵騎,需要多少匹良馬?”

  “請大王斟酌斟酌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慶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。

  戰馬的甲具且不說,對于吳國而言,還算是小事情。

  但是,這良馬的數量,著實讓慶忌有些棘手。

  五萬鐵騎兵,可不是單純的一人一馬。

  一個騎兵,加上馬具、行李、隨身輜重,二百多斤,對于馬來說,馱人與不馱人可謂是相去甚遠。

  真的會累死馬!

  那還怎么打仗?

  所以正規的騎兵,連續行軍時配備一人雙馬甚至三馬,讓馬匹有個緩沖的時間。

  就是說,一人多馬是為了連續行軍和保護戰斗工具。

  但,不論是騎兵也好,或者是戰馬也罷,行軍過后不適立即打仗,都得吃好喝好休息好,每個騎兵可以騎上狀態最好的一匹馬上陣,其余留后方。

  當然,那是理想狀況。

  吳國的騎兵部隊,一人配齊雙馬不容易,因為戰馬不同普通馬,價格高,還不容易養……

  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騎兵,一匹優良的戰馬,都是不容易的事情。

  慶忌現在要打造一支五萬人的鐵騎大軍,勢必需要從西戎八國,或者是中山國、燕國進購良馬。

  只不過,天下列國都已經通過渭水之戰,看到了騎兵的強悍之處,并跟著制造了馬鐙、馬鞍、馬蹄鐵。

  他們怎么舍得隨便出售良馬?

  現在,市場上一匹馬的價格,也是非常昂貴的。

  除非慶忌能不惜血本,打造騎兵,不然絕不可能成功。

  “大王。”

  御史大夫范蠡進言道:“臣以為,組建如此龐大的鐵騎兵團,不可操之過急。”

  “而今我吳國正是恢復民生,止戈為武的時候,國內外并無戰事發生。是故,三萬鐵騎,逐年增加即可,沒必要一下子組建五萬人的鐵騎兵。”

  “善。”

  慶忌想了一下,的確是這么一回事。

  得益于慶忌之前未雨綢繆,六家分晉的時候,搜刮了數千匹良馬,又從燕國、中山國那里,低價購買了幾千匹良馬。

  在滅秦后,吳國的戰馬數量,更是穩居第一。

  而今,普天之下,沒有一個國家的戰馬數量過萬!

  即便是趙國、燕國、中山國,現在也不過是數千騎兵……

  騎兵方面,吳國同樣是占據了碾壓性的優勢。

  至于日后,吳國培育了十幾年的多處馬場,還有那些牧馬人,難道是吃干飯的?

  論底蘊,吳國已經不虛北方列國了,畢竟故秦之地,還有西戎八國的地盤,可以被吳國充當產馬區。

  慶忌環視一周,看著在座的計然、范蠡、文種等肱股之臣,深吸一口氣后,緩聲道:“二三子,還有一事,寡人打算跟爾等商議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見狀,在座的大臣都不由得面面相覷,臉上都盡是凝重的神色。

  不知道多久,都沒有見過慶忌這般慎重的樣子。

  所以,群臣猜測,慶忌打算跟他們商量的事情,一定關乎吳國未來的走向。

  難道是新一輪的變法改革?

  要知道,變法不能隨便的進行,輕則傷筋動骨,重則讓國家誤入歧途,甚至是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!

  就在群臣都有些惴惴不安的時候,慶忌正色道:“寡人,欲遷都于雍。”

  “甚么?”

  果然,一石激起千層浪。

  當慶忌的話音一落,在座的大臣都忍不住勃然變色,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。

  就算是范蠡、孫武這樣,有著經天緯地之才,算無遺策之人,都沒想到慶忌會選擇在這種時候遷都。

  其實,早年的時候,吳國君臣就有過遷都的想法。

  如范蠡提議遷都于南陽郡的宛、申一帶,以便于吳國日后入主中原,爭雄天下。

  如太子恒、公子熙等人昔日在吳國滅楚后,主張的遷都于郢,以便于吳國更好的消化楚人,促進吳楚融合,不分彼此。

  但,不論是遷都于申、宛,或者是遷都于郢,都被慶忌否決了。

  因為當時的形勢,絕不允許吳國頻繁的遷都。

  金陵作為吳國的都城,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來,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,承載了吳國的國運,繁榮昌盛。

  不可輕易動輒遷都。

  再者說,金陵原本就是吳國故土,王氣所在之地,依山靠水,易守難攻,交通也很是便利。

  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,金陵也成了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都會,吳國的政治中心、軍事中心、經濟中心、文化中心。

  以吳國而今的國勢,想遷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這其中需要牽扯的利益要害太多……

  “大王何有遷都之念,而且還是位于長安郡的雍城?”

  計然頗為不解的詢問道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