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1644英雄志 > 第二十二章 計說
  尤振武哼了一聲,不過表情卻比剛才緩和了不少。

  舒君睿精神一振,繼續道:

  “崇禎元年以來,十年久旱,赤野千里,民不聊生,可官府不但不賑濟災民,反而變本加厲,愈發的盤剝百姓,以至于陜西各地,百姓流離失所,哀鴻遍野,不說其他,就說我綏德米脂榆林三地,這些年餓死過多少人?但官府不管不顧,上至崇禎,下到地方官員,不知撫恤百姓,只是一味的嚴刑重斂,親王宗室,朱門酒肉,道邊田野,卻累累白骨,這樣的朝廷,能叫朝廷,這樣的天下,能叫天下嗎?”

  “我闖王體仁好生,不忍見百姓餓死,這才舉起義旗,吊民伐罪,救民于水火之中,最初不過十幾人,到今日,連戰連勝,兵馬五十萬,戰將千員,渡河南而削平豫楚,入關西而席卷三秦,所到之處,秋毫無犯,各地爭相投誠,百姓爭相擁戴,若非獲命于天,能有此成就乎?”

  見尤振武沉吟不語,翟去病似有所動,舒君睿繼續道:“得民心者得天下,失民心者失天下。古人又說:‘民猶水也,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這正是闖王數次戰敗,但依然能夠再起,官府朝廷年年鎮壓,但年年失敗的原因所在。朱家朝廷喪盡民心,以為天下人所不齒,現在闖王親統北路二十萬大軍而來,順民心,應天意,各地望風而降,延安米脂綏德皆以歸順,只剩榆林孤懸于外,現在闖王大軍駐扎米脂,總鎮以為,以榆林一地之力,能擋闖王的二十萬大軍否?”

  說到此,舒君睿停頓住,目光緊緊盯著尤振武。

  尤振武沉吟不語。

  堂中雅雀無聲。

  就在這時,后堂卻隱隱傳來了一陣笑聲,笑聲很低,但非常動聽,很明顯是女子的笑聲。

  舒君睿耳朵極靈,他一下就聽到了,隨即不自覺的抬頭又看了尤振武一眼。

  ---尤振武穿著華麗,鞋靴上品,鬢角的頭發紋絲不亂,這樣的年輕人,貪念榮華,或許有才華,但受不了苦……更不用說后堂的美人,由此可知,尤振武絕不是意志堅定的人。

  許久,尤振武終于說道:“延安雖陷,但還有固原白廣恩鄭嘉棟,臨洮牛成虎,寧夏官撫民,秦州陳勇,漢中高汝利,榆林又怎是孤懸?”

  “總鎮有所不知,固原白廣恩鄭嘉棟,已經逃往漢中,權將軍田見秀率南路十萬大軍攻之,臨洮牛成虎逃往了寧夏,權將軍劉宗敏率中路十萬大軍亦攻之,此兩地投降,不過是時間問題,至于秦州陳勇,區區兩千兵馬,不足為道。”看出了尤振武的心思之后,舒君睿更有信心,說話也比剛才從容了許多。

  尤振武表面默然,心中卻是微微一松---他一番苦心勸說,總算是有些作用,白廣恩鄭嘉棟沒有留在固原,而是去了漢中,如此,他們短期內不會投降,以白廣恩的能力,從漢中退往四川,亦是有相當可能,陜西和四川的情勢,就都會改變。

  可惜的是,牛成虎卻沒有聽從他的建議,退往漢中,卻依然如歷史上發生的那樣,去了寧夏,和官撫民合兵一處了,如此一來,他最后八成要跟著官撫民投降……

  見尤振武沉思不語,似有所動,舒君睿繼續道:“天下興亡,皆有氣數。明朝氣數已盡,非人力可以挽回,總鎮年紀輕輕,但智謀非凡,相信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,與其給明朝殉葬,連帶著拉上榆林全城的百姓,何如棄暗投明,歸于闖王帳下?”

  “但是歸順,所有人官職不變,家人可遷入西安,榆林軍上下,不論將領士兵都可以領到犒賞。這是闖王親口對我所言,絕沒有一字虛假。”

  “今日五萬兩銀子不過是略表誠意,如果總鎮愿意歸順,闖王后續還有封賞。良禽擇木而棲、賢臣擇主而事,闖王英明神武,海宇歸心,不久的將來必能取代朱明,開創新朝,現在跟隨闖王正逢其時,且闖王對總鎮十分看重,不愿雙方交戰,只想同圖富貴,尤總鎮,機不可失,失不再來啊。”

  尤振武想了很久,說道:“你們占了米脂,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打我銀州關了?”

  舒君睿道:“那就要看總鎮如何抉擇了,如果總鎮愿意歸順,雙方化干戈為玉帛,皆大歡喜,如果總鎮執迷不悟,怕就是玉石俱焚了。”

  尤振武假裝憂慮,長長嘆口氣,向翟去病使了一個眼色,然后起身往后堂走。

  舒君睿有些失望,但卻也不敢多說,只能對尤振武的背影拱手作揖。

  待尤振武走后,翟去病來到舒君睿面前:“此事重大,我們還得商議,貴使先在榆林休息幾日,回頭我們給貴使答復。”

  舒君睿搖頭:“非學生不愿意留也,只是闖王有令,學生不能多留,最遲明天,學生必須離開。”

  顯然,他怕榆林軍施緩兵之計。

  翟去病假裝為難:“這么大的事情,我家總鎮豈能不和部下、家人多商議?沒有他們的容易和支持,即便我們總鎮同意,又有什么意義呢?”

  舒君睿道:“局勢如此清楚,一天時間也足夠了,總鎮若不想費口舌,可交給學生,學生必說服他們。”

  翟去病想一想:“你等著。”

  轉身去往后堂。然后很快就又轉了出來,對舒君睿說道:“那就明天。明天我們給貴使一個回復。”

  舒君睿松口氣,深輯:“好。百世富貴就在眼前,機會稍縱即逝,望尤總鎮抓住良機。小將軍亦可攀上富貴。”

  ……

  舒君睿被送出去之后,坐在屏風后的都任、王家祿、李承芳走了出來,尤振武也從后堂轉出,王家祿罵道:“狗賊竟如此狂言,真恨不得將其碎尸萬段!”

  尤振武道:“倒也不是沒有收獲,起碼知道白廣恩鄭嘉棟去了漢中,牛成虎去了寧夏。”

  李承芳笑:“還有五萬兩銀子。”

  尤振武點頭,向都任老大人拱手:“大人,闖軍賊使之事,現在仍需嚴格保密,免得消息泄露,動搖城中軍心。”

  都任點頭:“下一步你要如何?”

  “當然是將計就計。”尤振武笑:“不過只我一人不行,還需有人幫襯演一場戲,不然舒君睿未必會相信。”

  ……

  原本說的是明天,但中午剛過,舒君睿就再次被帶到了尤振武面前。

  不同的是,這一次見面的地方改到了一處密室,而且現場不止尤振武和翟去病,還多了游擊侯拱極,靖邊營副將翟文,千總武尚忠。

  見到屋中人都披著鎧甲,皆是榆林軍的將領,舒君睿精神大振。

  尤振武為他介紹眾人,并說座中都是自己最親信,隨后,眾人開始對舒君睿發問,從闖軍的人數到歸順之后,眾人可能得到的賞賜、家人的安置,舒君睿說的唾沫橫飛,對李自成極盡吹捧,對未來極盡描畫,眾人開始都有遲疑,漸漸的,似乎都被舒君睿說動,武尚忠發牢騷的道:“咱們為朝廷征戰多年,拼死拼活的,但一年到頭,卻落不下幾個糧餉,吃的穿的都他娘的不夠,十幾年了,朝廷給的銀子,還不如李自成一次給的多。”

  “是啊。非我們不忠,實在是大勢所逼。”侯拱極點頭,似有贊同之意。

  見眾人被說動,舒君睿的臉上忍不住露出了喜色。

  見差不多了,尤振武將舒君睿召到旁邊,堅定道:“我意已決,請轉告闖王,但是闖王兵到,我等立刻開城投降。只希望貴使能記得今日的承諾。”

  舒君睿大喜:“那當然。總鎮明智也。”

  “只是城中其他人仍需時間來說服,為免他人起意,也為了避免被都任、王家祿等人發覺,貴使不宜留在城中,我即刻派人送貴使出城。”

  “求之不得。”舒君睿拱手,然后說道:“不過還請總鎮手書一封,學生也好回去交差。”

  尤振武道:“可。”

  ……

  下午,榆林南城門吱嘎吱嘎的打開,幾十個騎兵護衛著一輛馬車疾馳而出。

  馬車中坐的正是舒君睿。

  出了城門后,舒君睿掀起車簾,往后望了一眼,又摸摸懷中尤振武親寫的歸順信,眼神中不禁露出得意,以他說服尤振武投降之大功,未來在闖王殿中,必有他的一席之地。

  一如來時,護衛舒君睿的還是翟去病。

  他們一路疾行,一個多時辰后,來到了銀州關。翟去病請舒君睿下車休息,然后聽見他對銀州關守將傅祐說道:“總鎮令所有人收拾行裝,明日一早即撤回榆林。”

  傅祐驚訝:“這里不守了嗎?”

  銀州關差不多是榆林的門戶,如果這里不守,敵人的兵馬就可以從米脂長驅直入,一直到榆林城下。

  “總鎮自有主意。”翟去病冷冷一句。

  傅祐只能抱拳:“是。”

  ……

  就在銀州關,舒君睿和翟去病分手,坐上他來時的馬車,在原來的車夫和幾十個護衛的簇擁下,往米脂而去。而就在離開之時,他親眼見到,銀州關的守軍正準備撤退事宜。

  銀州關距離米脂,還有六十里路,此時已經是申時(下午四點),再有一個時辰,天就黑了,舒君睿今夜肯定是趕不到米脂,但他仍然催促車夫快行,想著今夜宿在碎金鎮,明日中午趕到米脂縣。

  “學士,下雪了。”車夫忽然說。

  舒君睿恩了一下,舒舒服服的倚靠在車廂里,并不覺的下雪有什么稀奇,只擔心下雪影響道路,耽誤了他的回程,不能早些將榆林愿意投降的消息,回報給闖王。

  ……

  “噠噠噠噠~~”

  同一時間,尤振武親點的一千五百精銳,正離開榆林,往銀州關進發。老將翟文,參將劉廷杰,游擊侯拱極和馬大志,武尚忠翟去病等隨行,為了此次計劃,尤振武強力說服了家中的三個老爺子,又說服都任和王家祿,最后統一眾人的思想,制定了嚴密的作戰計劃,每人攜帶三天的干糧,前出米脂。

  為了計劃的成功,眾人獻言獻策,為了爭取去往米脂的名額,眾人也是搶破了頭。

  榆林距離米脂,一百八十里。

  尤振武計劃,秘密行軍,后天凌晨,趕到米脂城下,對城內敵人發動突襲。

  計劃的關鍵就在四個字,秘行,突襲。

  為了做到這一點,榆林軍要曉伏夜行,所幸這是本地作戰,軍中的米脂士兵亦有不少,熟悉地形地理,秘密行軍并不是問題。

  至于突襲能不能成功,在努力之外,還需要有一些些的運氣。

  “哥,下雪了。”

  跟在尤振武身邊的翟去病忽然叫。

  尤振武抬頭望天,正看見一片片的雪花飄灑而下,臉上忍不住一喜:“好雪,此乃天助我們啊~~”

  ……

  次日一早。

  兩百里之外。

  綏德。

  昨夜這里也下了雪,雖然不大,但卻是斷斷續續的下了一夜,早上一覺醒來,推開門,城中處處白雪,將街道都快要淹沒了。

  闖軍的大纛在城墻上飄揚,城中駐了很多的闖軍,城外,闖軍大營連綿十數里,兵馬萬千,旗幟獵獵。

  原本,闖軍今日是要繼續往米脂行軍的,但這場大雪卻阻住了他們的腳步,天亮之后,李自成沒有發出拔營的命令,只是召集眾人議事。

  議事完畢,兩個中年人離開李自成的臨時寢宮,在城中街道上閑走。

  城中百姓都被闖軍驅趕出來,此時正在掃街。

  兩人沿街而走,邊走邊聊。

  “這一場雪,下的真不是時候。”先一人嘆。

  其人四十出頭年紀,中等身材,細目闊口,留著一把烏黑漂亮的長須,膚質白皙,儒雅中透著幾分銳氣,卻是李自成帳下謀士顧君恩。

  另一人留得三絡長須,方面大耳,穿著一件沒有補子的綠色官袍,笑道:“無妨,也就是耽擱半日,最多一日的行程,榆林軍還能跑了不成?”

  他叫楊永裕,山東招遠人,曾任大明欽天監博士,崇禎十六年五月于湖廣降李自成,任李自成的禮政府侍郎。因為新朝新建,很多地方還沒有制度化,所以他的官服上尚沒有補子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