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大明:我幫老婆做女帝 > 第277章 朱由崧:對對對,元輔說得對
  馬士英已五十四歲,頭發花白,身材中等,相貌平平。

  他正緊鎖著眉頭思考,聽了朱由崧的話便道:“陛下,臣以為袁季通(袁繼咸字)絕非拿國事開玩笑之人。”

  朱由崧又期盼著道:“那會不會是袁繼咸聽信謠言,才誤報此事?

  說我那侄女在四川監國就算了,還說什么率十萬大軍趨武昌,擊敗了左良玉,這如何可能?”

  顯然,到了這一刻,朱由崧仍不愿相信朱媺娖在四川監國之事,更不愿相信左良玉為朱媺娖率軍擊敗的事。

  左良玉雖然是他坐上皇位后提防的第一大軍閥,可再提防,此前左良玉也是認可他這個皇帝的,接受了他的冊封,勉強算是朝廷在湖北抵御順軍的屏障。

  而那坤興公主卻是崇禎女兒,又自認監國,對他皇位的威脅絕對遠超左良玉。

  所以,看袁繼咸奏報說,聽聞坤興公主在四川監國,擊敗張獻忠,又率軍東至武昌擊敗左良玉,朱由崧是真不愿相信。

  馬士英道:“陛下,袁季通乃是有名的清廉能臣,崇禎十年任湖廣參議時還曾大破老回回、革里眼等流寇。

  其人絕非那等輕信謠言之人,若非已得實證,絕不會向朝廷上奏此等事。”

  “可是,你們不都說左良玉有八十萬大軍嗎?怎會被我侄女率十萬人擊敗?”朱由崧露出不解之色。

  他覺得八十萬人被十萬人擊敗太離譜了。

  絕對是假的。

  馬士英無奈暗嘆一聲,道:“陛下,自古以來勝敗都并非以兵力多寡決定,況且那左良玉雖號稱有八十萬大軍,可實際能有四十萬兵就不錯了。

  據說其麾下多是烏合之眾,倘若那坤興公主麾下有數萬精銳,擊破左良玉亦非不可能。”

  “如此說來,這消息可能是真的?”朱由崧聲音都干澀了。

  “應該就是真的。”

  聽馬士英這么說,朱由崧想了想,手指、嘴唇都不禁微微顫抖起來。

  原地緩緩走了一圈,就不禁像看救命稻草一般看向馬士英,道:“元輔,當初是你幫朕坐上皇位的,如今可不能拋棄朕呀!”

  “陛下鎮定!”馬士英緊皺著眉頭,提高了聲音,“此事尚未完全確定真假且不說,即便是真的,陛下又如何會被威脅到?

  那坤興以女子之身監國,名不正言不順,縱有大軍扶持,又如何能與陛下爭正統?

  更不必說,陛下同樣是有大軍扶持的——黃得功、劉良左、劉澤清、高杰余部,這江北四鎮不僅兵力雄厚,戰力也是不俗。

  有他們在,陛下何必畏懼一小女子?

  何況那坤興算起來應是陛下未出五服的侄女吧?焉知她不是率軍東下來扶持陛下的?

  說不定她見到陛下便會請退監國名號,將大軍交予朝廷呢?”

  越聽馬士英說,朱由崧眼中的光便越亮,神情也由緊張、懼怕轉變成了振奮、喜悅。

  等到最后,朱由崧仍是接話道:“對對對,元輔說得對。我那侄女畢竟只是女子,怎么會與我爭皇位呢?

  況且如今大明宗室凋零,江山也丟失近半,她定是來保扶朕的。對,一定是這樣!”

  馬士英見朱由崧全無主見,被他三言兩語就轉變了想法,既感到得意、滿意,卻又莫名生氣,有種怒其不爭的感覺。

  可謂心情復雜。

  想了想,他又道:“臣所料不錯,袁季通后面必然還會繼續奏報此事。

  雖然還不知坤興公主率軍擊敗左良玉的詳情,可朝廷確需早做準備。

  臣以為當調遣黃得功、黃斐往江上游截擊坤興公主的軍隊。

  否則,讓坤興公主率軍直趨至南京,其若真有歹意,朝廷可就完了。”

  “好,好,都聽元輔的。”朱由崧先這么說了句,卻又不禁道:“可是朕記得黃得功是出自勇衛營,且先帝對其隆恩甚重。

  那坤興畢竟是先帝的女兒,黃得功不會背叛朕投靠坤興吧?”

  “陛下多慮了。”馬士英露出些許笑容,帶著自信,“黃得功雖出自京城勇衛營,可此前卻是在遼東軍中。

  自崇禎十一年他隨熊文燦到河南鎮壓流賊開始,就在江北河淮一帶征戰。

  日常軍餉、糧秣皆受南京配給,與臣等南京臣僚不僅熟悉,交情也不錯。

  況且陛下別忘了,此前他可是幫陛下坐上皇位的主力。若投降了那坤興公主,焉知不會被追究罪責?”

  朱由崧又被輕易地收服了,不斷點頭道:“元輔說得有理。”

  誰知馬士英想想卻又有些擔心起來,“不過陛下所慮也需有所提防,且僅黃得功、黃斐兩部兵力未免有些單薄。

  臣以為,當急調劉良左從鳳陽府壽州南下,到無為州配合二黃一起防備。”

  朱由崧雖然沒有主見,但這些年也算有了不少經歷,并非全無頭腦之人。

  聽馬士英如此安排,又忍不住疑慮道:“元輔,若調劉良左南下,若有東虜、流賊南下該如何是好?”

  馬士英略有點不耐煩了,加重語氣道:“陛下,河南有心向我大明的多支義軍,徐泗一帶則有李成棟等高杰余部鎮守,淮安有劉澤清,足夠抵擋北方之敵了。

  況且,北方若有敵來,要一步步走來,至少得一兩個月才能到南京。若受守軍所阻,花費時間必然更多。

  然坤興公主若從武昌率大軍順江而下,十數日間便可至南京呀!”

  “對對對,”朱由崧又雙叒輕易地改變了想法,道“元輔說得對,是朕湖涂了,抵御江上游之敵最重要。”

  馬士英跟朱由崧商量完這事,也沒去跟朝臣討論,直接就讓朱由崧下旨。

  因為兩人都清楚,這事緊急,可要是拿到朝堂上去討論,爭個兩三天都未必有定論。

  況且,這種緊急的軍國大事本就該由內閣與皇帝做決斷。

  弘光朝廷初立時,東林黨人史可法、高宏圖等借著把持南京六部多年的優勢,便想推出由史可法、高宏圖、姜曰廣三人組成的內閣。

  馬士英等閹黨、南京勛貴、江北四鎮都不同意,相互爭斗、妥協的結果是,推出了史可法、馬士英、高宏圖、姜曰廣的四人內閣。

  之后半年,經過各種的政治斗爭,東林黨終究敵不過有朱由崧和江北四鎮支持的馬士英等閹黨人士。

  在這個內閣推出之始,史可法就先被由兵部尚書改任為禮部尚書。

  須知南京向來以兵部尚書為百官之首,史可法等于被降級了。

  隨后,馬士英又以史可法曾寫的“七不該立福王為新帝”的文章呈給朱由崧,逼得史可法不得不自請出閣,到江北去督撫諸軍。

  再之后,高宏圖、姜曰廣相繼在政治斗爭中失敗,被逼出內閣,東林黨舉薦的吳生、鄭三俊又不愿出仕赴任,反倒是馬士英這邊的王鐸、阮大鉞先后進入了內閣。

  由此,內閣就成為了閹黨的,完全由馬士英掌控。

  所以,如今緊急的軍國大事馬士英是可以和朱由崧“商量”著迅速決定的。

  這不,等朱由崧下了調兵的圣旨,馬士英便拿到內閣去走了個流程,然后加蓋他兼任的鳳陽總督大印,便以八百里加急派發了出去。

  大明在京師的朝廷是個篩子,南京這個小朝廷同樣是個篩子。

  就在朱由崧的調兵圣旨派發出去不久,關于坤興公主監國的相關消息就傳到了南京城許多人耳中···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