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厚照大明 > 第六十八章 活罪難逃
  眾臣依然沉默不語。

  弘治皇帝也不焦急,緩緩端起御案的盤螭杯,抿了一口熱茶。

  又過了好一會,瞥見劉健等人依然微低著頭,弘治皇帝終于輕搖了搖頭,放下手中杯子,望向英國公張懋:“英國公,你以為應何如區處?”

  既然沒有臣子主動回應,弘治皇帝只好直接點名。

  原本就忐忑不已的英國公張懋聽得,心中更加犯難。

  若說不區處保國公朱暉等人,那肯定不妥,但要說區處,又應何如?從重懲治不合適,若是說輕了,那皇上也不會答應。

  站起來的英國公張懋,沉吟了片刻,竟然回應道:“回稟皇上,老臣愚鈍,實不知應如何區處。”

  弘治皇帝似笑非笑地又望了望他:“英國公,朕只想你提提見意而已,并非讓你定他們所犯何罪,也如此為難么?你心中作何想,竟不敢言?”

  英國公張懋低著頭,真不敢回應。

  弘治皇帝輕吁一口氣:“坐下吧。”

  在英國公張懋緩緩坐下之時,弘治皇帝雙眼打量著劉健、李東陽、謝遷、馬文升等人,輕嘆了聲:“卿等平時不是能言善辯么?如今為何就不能暢所欲言?”

  眾臣似啞了般,仍然沒有回應

  弘治皇帝又道:“難道只因這些人中既有武官亦有文臣,卿家才這般顧忌?那你們以為,應如何區處苗逵和張僴?”

  弘治皇帝此言一出,無疑將眾臣放到火上去烤。雖然苗逵和張僴不是文臣武官,但他們是內廷的宦官。

  況且被稱“內相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和另一位司禮監太監陳寬,此刻均在武英殿之內,正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聽著。

  當著兩人的面,探討如何懲治苗逵和張僴?劉健、李東陽、謝遷、英國公張懋等人又不是傻子,自不會隨意出言。

  不過,為眾臣所忌憚的蕭敬和陳寬,當下眼觀鼻、鼻觀口、口觀心,仿似弘治皇帝所言和他們毫無關系一般。

  對眾臣一反常態的沉默,弘治皇帝依然不以為忤,轉而望向內閣首輔劉健:“劉卿家,你以為何如?”

  內閣首輔劉健不得不站起來,躬身道:“皇上,臣以為應當嚴加申飭二位公公。”

  這句話,他仿似早就已想好一般,隨口已回應。

  “嚴加申飭?”弘治皇帝輕笑道。

  “申飭”,說白了就是告誡一番,諸如“你這樣做是不對的,要改過來”,充其量也只是措辭嚴厲一些。

  要說有用與否,那就真的見仁見智了。

  有羞恥心的,或許知恥而后勇,但當下的大明,仍存羞恥之心的文臣武官還有多少?

  所謂的申飭,對于不知羞恥之官員而言,那簡直是對牛彈琴。

  弘治皇帝又道:“劉卿家,若僅對苗逵和張僴申飭一番便罷了?那朕又何須勞師動眾,差錦衣衛遠赴寧夏將二人解回京城。”

  劉健囁嚅了片刻,一時之間沒有再回應,站在那里似已呆住。

  正在此時,刑部尚書閔珪站了起來,躬身道:“皇上,臣愚以為,除申飭外,亦應對二位公公罰祿。視其輕重,罰祿一季至一年不等。”

  閔珪,字朝瑛,湖州烏程人,生于宣德五年,今歲已七十有一。

  他在天順八年得中進士,授御史,而在弘治皇帝登位后,被擢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,去歲更接替白昂擔任刑部尚書。

  聽了閔珪之言,戶部尚書佀鐘、工部尚書曾鑒、禮部尚書傅瀚等人不約而同站了起來,朝弘治皇帝躬身行禮,口中幾乎同時說道:“臣附議。”

  此刻在武英殿見駕的眾人,不是文臣的代表,就是武官的代表,此番涉及到如何懲處文臣武官,他們自然要力爭,希望弘治皇帝對那數名待罪的文臣武官從輕發落。

  雖然如今弘治皇帝只是問怎樣區處二位宦官,但他們也不敢往重的懲治去說,要不然,只會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”。

  不過,李東陽、謝遷、馬文升、戴珊和英國公張懋等人卻依然微低著頭,還緊閉嘴唇,沒有出言半句。

  而站在不遠處的蕭敬和陳寬,更如兩樽“雕像”一般,紋絲不動。說白了,宦官只是皇帝的家奴而已,主人說甚么就是甚么。

  弘治皇帝聽得笑了起來:“閔卿家,嚴加申飭,然后罰祿,就這般了事?苗逵和張僴若在這里,定會感激得淚流滿面,跪伏在你面前,稱謝不已……”

  依然站著的內閣首輔劉健、刑部尚書閔珪、戶部尚書佀鐘、工部尚書曾鑒和禮部尚書傅瀚聽得頓時面面相覷,他們不明白,弘治皇帝為何仍如此糾纏不放。

  若是往昔,只要他們略加勸說,弘治皇帝大多已聽之從之了。

  少頃,戶部尚書佀鐘躬身道:“皇上,臣愚以為,應敕令二位公公以待罪之身,將功補過。”

  “將功補過”這一招,屢見不鮮,可謂贖罪的“大殺器”。

 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:“他二人能補甚么過?”

  “皇上,如今邊地缺將少兵,留待二位公公有用之身,再派至邊地。只要他們奮勇殺賊,建下戰功,即可補過。”卻是工部尚書曾鑒說道。

  刑部尚書閔珪、戶部尚書佀鐘和禮部尚書傅瀚,聽得隨即附和起來。

  弘治皇帝嘴角一扯:“派回邊地,以他們所謂的有用之身,繼續殺良冒功么?”

  無論站著的劉健等人,還是坐著的英國公張懋等人,心中均是一凜。

  弘治皇帝又道:“他們做過何事,難道爾等不知曉?一番申飭,就能讓他們煥然一新?寇賊自此退去?

  罰一罰祿,他們就會洗心革面?被寇賊擄掠而去的財貨就能回到生民手中?”

  聽著弘治皇帝聲聲的質問,眾人心中一陣惶恐。

  正當眾臣以為弘治皇帝將繼續大動干戈之時,不料,他話風突然一轉:“李卿家,你乃內閣閣員,以為應何如區處苗逵和張僴這二人?”

  被弘治皇帝點名,李東陽沒有絲毫慌亂,不緊不慢站起來,朝弘治皇帝躬身行禮:“回稟皇上,臣愚以為,對二位公公,應按大明律區處……”

  李東陽雖然身為內閣大學士,但他和英國公張懋是同一類人,無論是文臣武官,還是宦官勛戚,他也是力求不得罪,如今相處得還算不錯。

  “哦,大明律有何條例?”

  “臣愚鈍,須翻閱大明律方知。”李東陽道。

  其實李東陽又怎會愚鈍,純粹就是他找藉口而已,雖然大明律共分三十卷,律令達四百六十條,但涉及宦官的條例可謂寥寥無幾。

  正躬身站著的刑部尚書閔珪聽到李東陽之言,已瞬間明白其用意,若按大明律,那將無條例可依。換句話說,對苗逵和張僴的懲處將落不到實處。

  若不對兩名宦官懲治,那史琳、王珣等人自然也能得以免罰。

  就在閔珪心思百轉之時,弘治皇帝已望向他:“閔卿家,你乃大司寇,對大明律自當熟悉,哪條律令可懲治內臣?”

  大司寇,即刑部尚書的別稱。

  閔珪躬身應道:“請皇上恕罪,臣霎時間亦想不起來。但臣亦以為,若按大明律區處會更恰當。”

  “既是如此,便無須翻閱大明律。”

  在李東陽和閔珪愕然之時,弘治皇帝又道:“太祖高皇帝曾于宮內放置鐵牌,上書‘內臣不得干預政事,預者斬’。

  若以李卿家和閔卿家之意,朕更應遵循祖訓,將已干預政事的苗逵和張僴二人問斬?”

  眾臣聽得大驚失色,一向寬懷仁厚的弘治皇帝,居然以“干預政事”為藉口,對二名宦官喊打喊殺?那保國公朱暉等人又怎能得以免罪?

  果不然,弘治皇帝已繼續道:“朱暉等人也是如此,不僅欺君罔上,還造成生靈涂炭,是否更應梟首示眾,以儆效尤?”

  望著眾人驚愕的模樣,弘治皇帝再道:“這般懲處,卿等以為何如?”

  聽著弘治皇帝語氣中的不善,眾臣那里還敢沉默。

  連同之前默不做聲的謝遷、馬文升、戴珊、英國公張懋等人在內,十名臣子齊齊跪了下來。

  “請皇上開恩……”

  “皇上,萬萬不可,此非仁君所為。”

  “皇上,保國公等人罪不至死啊。”

  在皇權至上的當前,要殺要剮一名臣子,本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間。

  如果皇帝真下決心要殺一個人,他又怎會管什么祖訓或律例?

  那劉健他們為何仍敢這般勸說個不休,無非是弘治皇帝登位十數年來,給眾臣的印象就是一只“綿羊”。

  若坐在他們面前的,是太祖高皇帝或太宗文皇帝,他們這些人只會“夾起尾巴”做人,那還敢多言半句。

  這正應了后世常見的一句俗語:“人善被人欺,馬善被人騎。”

  但今日的弘治皇帝似乎有些不一樣,聽得更沉聲道:“他們罪不至死?那么,到底誰才是該死?”

  頓了頓,再道:“是那些因他們遲遲不去援救,而丟掉性命的士卒?還是因他們固城防守不迎敵,而被寇賊大肆虐殺的邊民?”

  跪伏在地的眾臣的求情聲再次紛紛響起。

  過得好一會,弘治皇帝才冷哼一聲:“既然爾等一再求情,史琳、王珣、朱暉、郭鍧、傅釗、馬隆、左方、苗逵和張僴等人,死罪可免,但活罪難逃,爾等速擬懲處……”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