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莽在北宋末年 > 第113章 年底匆匆
  東京以南,百里之處,有一座赤倉鎮。

  穿過鎮子,有一條北上必經之路,當地鄉民稱赤倉道。

  趙莽單人獨騎趕到小鎮,在鎮子北面道口附近,找了間邸店住下,等候張苑一行南來。

  按趙子偁提供的行程計算,至多兩三日,張苑就會途徑赤倉鎮,而后北上渡河抵達衛州。

  率虓士營出城后,趙莽讓鄧肅四人,繼續率軍士們前往五丈河南岸一帶野訓,他自己則找了個借口,趕來赤倉鎮。

  虓士營初成,鄧肅四人雖說和他相處不錯,畢竟交情不算太深。

  這次護送張苑北上衛州,也是擔心朱家在半路上對張苑不利。

  如果朱家鋌而走險,流血沖突在所難免。

  趙莽考慮過后,還是決定自己獨自行動,以免事有不密,惹來朱家更大報復,也擔心牽連到尚且弱小的虓士營。

  等到第三日,晌午時,張苑果然風塵仆仆趕到。

  鎮子北面道口,張苑走下騾車,到街邊小攤買些蒸餅饅頭。

  趙莽坐在路邊茶棚下,一眼瞧見了他,忙起身走上前。

  “張帥守,許久不見,可還安好?”

  張苑捧著一紙袋干糧,很是詫異地看著他。

  似乎一時間,沒有認出面前這位,戴笠子穿袖衫,做軍漢裝扮的壯士。

  好一會,他才回過神,吃驚道:

  “趙莽?你怎會來?”

  許久不見,張苑似乎清減了許多,須發又白了幾分,更顯蒼老。

  “小子在此恭候張帥守,已有三日!”

  趙莽指著茶棚道:“時辰尚早,不妨請張帥守小坐片刻,吃點飯菜,歇息歇息。”

  張苑遲疑了下,應了聲:“也好。”

  張苑攙扶一位荊裙老婦走下騾車,老婦似乎腿腳不便,又一路顛簸,從道口走到茶棚,短短幾丈遠,她走得異常艱難。

  此次北上衛州,張苑身邊只有一位老仆侍奉。

  那位老婦,是他的老妾。

  “拙荊早早身故,老妾是早年陪嫁的媵妾,這些年多虧她照顧,否則我這把老骨頭,只怕撐不到現在。”

  送老妾進邸店歇息,二人坐在茶棚下,張苑苦笑了聲。

  趙莽看了眼那位忙著給騾子喂水料的老仆,問道:“張帥守從杭州出來,怎不多帶幾位隨從?”

  張苑苦嘆搖頭,反問道:“你在此等候,想來杭州的事情,業已聽說?”

  趙莽把自入東京以來的經歷,簡略講述一遍。

  張苑大為驚訝,“原以為你們拿著楊可世舉薦信,可以順利見到童太傅,沒想到當中,竟又生出許多波折。”

  張苑看著他,不禁感喟道:“短短時日,趙少郎竟在東京闖出偌大名頭,還得了官身,果然不是池中之物!”

  “也得感謝張帥守在杭州,給予我三人立功機會。”趙莽抱拳表示感激。

  張苑捻須笑了笑,輕聲道:“水口驛之事,我并未向朱家吐露分毫。”

  趙莽心中微動:“這么說,張帥守都猜到了?”

  張苑道:“朱汝賢拿著一份簿冊殘本,上面記錄了水口驛事發當月,途徑驛舍留宿的往來人員名錄。

  最后兩條,一條是朱績,一條是杭州州府開具的憑由。

  萬幸的是,具體人員姓名,已被焚毀。

  朱汝賢由此斷定,此事與我有關,逼我說出實情。

  我推算行程,那幾日,只有你三人有可能途徑水口驛。

  朱汝賢說,朱績身邊護衛不少,能做得如此干凈,除了你們,再無別人有這份本事。”

  趙莽點點頭:“張帥守所料不錯,朱績及隨行護衛十三人,具是被我所殺!”

  張苑深吸口氣,“是何情由?”

  趙莽如實說出當日情形,張苑聽完也不禁苦笑:“朱家在東南橫行霸道,已成習慣,特別是那朱績,惡名累累。

  此事,當真怨不得你們。”

  “多謝張帥守體諒!只是沒想到,最后還是給張帥守惹來麻煩。”

  張苑搖搖頭:“因黃金一事,朱勔對我深為記恨。

  沒有此事,我這兩浙帥守的職事也做不長久。”

  頓了頓,張苑又道:“我在兩浙任官多年,親眼看著朱家,如何一步步禍害東南百姓,最終激起方臘之亂。

  我幾次上書彈劾朱勔,最終都石沉大海。

  如果殺朱家能平息東南民怨,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!”

  趙莽拱手道:“張帥守乃忠正純臣!可惜如今的朝堂,忠臣、直臣往往難以發聲!”

  張苑黯然嘆息,滿面苦澀:“朱家勢大,收買我身邊仆從,想要投毒謀害我與老妾。

  僥幸被人發現,才免于一死。我將那惡仆法辦,遣散其余人,只留一個自小跟隨的老仆。

  這次從杭州出來,北上衛州,一路上我三人連驛舍都不敢住,倉惶趕路,就怕路上遭遇不測。”

  趙莽道:“我專程趕來,就是為護送張帥守一行安全抵達衛州。”

  張苑拱拱手,“趙少郎有心了,多謝!”

  張苑心中感激萬分,他深知以朱家的歹毒,為了報復他,什么手段都用得出。

  有趙莽沿途保護,他們也就不用整日提心吊膽。

  “等到衛州安頓下來,我就準備上書致仕。

  我老了,朝廷里的事,實在是有心無力。”

  張苑搖搖頭,有些心灰意冷,“好在,朝廷任命梁揚祖接替我出任兩浙帥守,有他在,兩浙百姓的日子會好過不少。”

  趙莽聞言也放心不少,梁揚祖是位能臣,官聲不錯,且在朝堂有蔡家做靠山,不像張苑無依無靠。

  用了些飯菜,下午時,趙莽護送張苑一行啟程。

  十日后,趙莽從衛州趕回,與虓士營匯合,如約在半個月內回到東京。

  此次衛州之行,一路還算平安,只在渡河時出過一次意外。

  趙莽一行乘坐的渡船,快要抵達黃河北岸時,有兩名歹人想要放火燒船,被趙莽及時發現。

  擊斃歹人后,趙莽才告知張苑,并未驚動渡船上其余客人。

  送張苑進到衛州府衙,確定他安頓妥當,趙莽才匆匆折返。

  十月底,中書省右正言趙子偁,上書彈劾宣正大夫、樞密院承旨朱汝功,罪名是以虛造軍籍的方式,貪墨軍餉、倒賣糧草。

  此事一出,震動東京,立時成為關心時政的官僚士人們,最為熱議的話題。

  朱汝功,朱勔次子,還不到三十歲就坐上五品高位的頂級權貴子弟。

  趙子偁是誰?此前無人得知。

  此事一出,才聽說是一位宗室子弟。

  起初,坊間輿論,認為這是言官博取名望的慣用手法。

  直到趙子偁拿出大量實證,殿中侍御史白時中聯名上書彈劾,宣和殿大學士、少保蔡攸也站出來,極力要求官家下旨嚴查朱汝功。

  這時候,朝堂百官才算品出幾分滋味來。

  蔡太師回京了,蔡攸腰桿子支棱起來,低調許久,終于還是忍不住跳出來,攪得東京朝堂風云色變。

  朝堂百官,站隊的站隊,表態的表態,趙官家不勝其煩,下旨嚴審朱汝功。

  這一審,果然觸目驚心,滿朝嘩然。

  朱家搜刮東南,仍然不知足,還要打軍餉、軍糧的主意?

  好處都讓你朱家吃完了,別人喝西北風去?

  消息傳到太學,義憤填膺的太學生們又要開始組織游行,聲討朱家!

  趙官家趕緊下旨,罷了朱汝功樞密院承旨的職務,交大理寺審查定罪,這才勉強平息太學騷亂。

  不少人,從這場動亂里,嗅到些別樣氣息。

  西水門旁邊的蔡太師老宅,再度熱鬧起來,每日車馬之多,幾乎阻塞道路。

  東京城便是在這樣一片亂哄哄的景象里,度過整個十一月。

  宣和三年,深冬臘月,格外寒冷。

  這日夜里,大概亥時二刻(21點30),一艘烏蓬小船緩緩駛向州橋。

  趙莽挎刀立于船頭,童貫坐于船篷內。

  小船從州橋下方的橋洞駛過,駛入西闕樓碼頭。

  河道邊,早已停靠一艘畫舫。

  畫舫之上,所有窗戶懸掛厚厚布簾,用來遮擋寒氣侵襲。

  有光亮從縫隙透出,隱約可見畫舫內里,一片燈火通明之景。

  船工把小船系穩,趙莽當先一步登上碼頭,四處掃過幾眼。

  碼頭有三人在場,身上都攜帶刀劍,看樣子和他一樣,都是充當護衛角色。

  童貫鉆出船篷,把一件黑色裘袍披上身。

  趙莽回頭沖他點點頭,示意四周安全。

  “我家太宰早已等候太傅多時,請太傅登船!”一名穿皮袍的大漢上前見禮。

  童貫看向畫舫,淡淡道:“除了王太宰,還有哪幾位到了?”

  皮袍大漢抱拳道:“朱軍使、蔡少保,都到了,只差太傅一位!”

  童貫嗤笑一聲:“他們倒是積極。”

  童貫邁步從艞板登上畫舫,趙莽要跟上前,被那皮袍大漢攔住:“貴人們船上議事,我等在碼頭等候!”

  童貫回頭道:“不用跟來,等著便是。”

  說罷,便獨自一人上了畫舫。

  趙莽瞥了眼那皮袍大漢,自顧自地走到一旁,緊盯畫舫,耐心等候。

  皮袍大漢暗自松口氣,他可是聽過趙莽名頭的,知道其人不好惹。

  天氣嚴寒,趙莽往手心里呵口白氣,用力搓了搓。

  旁邊有一人,突然向他走近,趙莽立時警覺,扭頭看去。

  “某家蔡挺,在太師府做事,敢問可是趙郎官?”蔡挺笑著抱拳。

  趙莽打量一眼,是位精壯漢子,自己卻不認識他。

  太師府,應該是蔡京、蔡攸父子身邊的親信。

  “正是在下!蔡兄有何事?”趙莽還禮道。

  蔡挺笑道:“無事,早聽聞趙郎官威名,今日有幸遇見,便想著結識一番。”

  “蔡兄過獎!”

  二人閑聊幾句,蔡挺便走到一旁,垂目肅立不再說話。

  過了大概一刻鐘,畫舫陸續走下四人。

  當朝宰相王黼、官家密友朱勔、蔡京長子蔡攸、童貫。

  夜色下,王黼面無表情,皮袍大漢為他披上一件大氅,侍奉他坐上馬車,率先離去。

  朱勔從趙莽身前走過時,斜瞟他一眼,重重哼了聲。

  在朱家護衛的幫助下,朱勔圓滾滾的身子頗為費勁地鉆進馬車,伴隨一陣蹄噠聲響走遠。

  童貫和蔡攸有說有笑地走下艞板。

  趙莽凝眼打量,這蔡攸四十多歲,面相看極為年輕,是位風流倜儻的老帥哥。

  蔡攸似乎也注意到趙莽,忽地指著他道:“出征之時,太傅可否調這位趙郎官到某麾下聽用?”

  趙莽剛要抱拳行禮,聞言不由一愣。

  蔡攸怎會知道他?

  聽這口氣,蔡攸已經確定,他將會隨同大軍出征伐遼。

  童貫“呵呵”笑了兩聲,不緊不慢地道:“蔡六郎這就為難某了~”

  蔡攸揚眉一笑,輕佻之氣顯露無疑。

  “連我家老爺子也夸贊的人才,果然不一般!太傅舍不得割愛,倒也正常!哈哈~”

  蔡攸捋須一笑,再度打量趙莽一眼,徑直走了。

  蔡挺忙對童貫和趙莽抱拳,緊隨蔡攸而去。

  趙莽一臉懵,蔡京什么時候見過他?

  趙莽和童貫回到烏蓬小船,船工解開繩索,乘船準備原路駛回。

  童貫站在船頭面帶笑意,心情似乎相當不錯。

  趙莽站在他身后,暗暗猜測方才畫舫上,四人談了些什么。

  “回去做好準備,最遲三月,出兵北上!”童貫忽地囑咐一句。

  趙莽一愣,忙問道:“官家已做出最終決定?”

  童貫笑道:“只要王黼、朱勔松口,官家那里反倒好辦。

  這一次,某與蔡京、王黼、朱勔就伐遼一事達成一致,出兵已成定局,不會再變!”

  趙莽張張嘴,想問什么,卻又發覺無從問起。

  這場畫舫密會,是大宋朝最頂尖的權貴們,就出兵伐遼一事達成的妥協。

  以他的身份,哪有過問的資格?

  這四人究竟如何談的?達成哪些協定?做出哪些權力交換?各自做出哪些讓步?

  統統無從得知。

  烏蓬小船駛過州橋,汴河兩岸燈火璀璨,州橋北面的夜市仍舊火爆熱鬧。

  趙莽卻只覺心中一片哇涼。

  四大權貴,于深夜密會州橋畫舫之上,一番妥協談判,就把一場關乎家國社稷的重大戰爭決定下來?

  如此兒戲、草率,伐遼一戰豈能有好結果?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