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我在明朝賺大錢 > 第602章 考量
  剛才還是一副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場面,轉眼之間就“天威震怒”,在場的眾人全都噤若寒蟬,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。

  但是,考題泄露這種事兒……怎么可能呢?

  即便是真的泄露了,也應該是由主管科考的官員首先察覺,魏國公素來不過問朝廷事務,他是怎么知道的呢?

  會不會有什么誤會?

  “父皇,此事會不會有什么誤會?”太子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。

  “誤會?誤會不了。”朱棣冷笑著,把徐增壽的那份奏陳扔在太子的面前:“你自己看看吧。”

  太子慌忙撿起那份奏陳,匆匆忙忙的掃了一眼:“臣聞大考題目為漢高昭烈事,確否?”

  我聽說這次考試的題目出自漢高祖劉邦和昭烈帝劉備的事,是不是這樣?

  這題目本就是朱棣確定下來的,他能不知道嗎?

  第三場考試還沒有開始呢,魏國公徐增壽就已經知道了考試題目,這就足以證明考題早就已經泄露出去。

  徐增壽根本就不是在向朱棣確認此事,而是在提醒他考題已經泄露了的事實。

  其實漢王早就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,看到朱棣勃然大怒的樣子,就知道陳長生必然已經查到了點什么,要不然魏國公徐增壽不會直接給朱棣上疏。

  就在太子還在考慮考題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時候,早已經做過“預案”的漢王立刻就在第一時間拿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補救措施:“考題泄露事關重大,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群情洶洶,朝廷必然顏面掃地。兒臣以為,應該立刻停止考試,先行徹查。”

  “內廷自然要一察到底,外朝也要好好的察一察,尤其是禮部和所有考試官員,無論官職高低都有嫌疑……”

  直到這個時候,太子才終于反應過來,趕緊說道:“二弟言之有理,無論內廷還是外朝,都應該徹查。”

  “你們覺得,這事應該由誰去查?”

  漢王朱高煦看了看身邊的太子,稍一猶豫就拿定了主意:“還是大哥去查比較好。”

  一正兩副三位考官,全都是太子的擁護者,無論他們有沒有參與到這個事情當中,都有無法推卸的責任。故意讓太子去查這些人,其實就是把難題甩給了太子。

  要是太子拿出“高高舉起輕輕放下”的態度去調查這個事情,想要保住擁護他的那幾個大臣,就一定會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。若是太子雷厲風行重重查辦,就是在自斷羽翼。

  出了這種事情,無論太子怎么做,都是錯!

  太子當然知道這一個坑,而且是一個深不見底的超級大坑,他絕不可能主動跳進去。

  “兒臣以為,既然魏國公已經稟明了此事,想必一定已經掌握了證據,還是交給魏國公去查辦比較好。”

  太子明明知道魏國公是比較偏向于漢王的,但是在這種情況下,也只能交給魏國公徐增壽去辦了。

  若是他堅持由太子一黨的自己人去查,反而是黃泥巴掉進褲襠里,必然惹出更多麻煩。

  好在魏國公是個知道輕重的,就算他偏向于漢王,以魏國公的做事風格,應該不至于做的太過分。

  其實,漢王也認為魏國公是最合適的人選。

  從他主動給朱棣上奏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,徐增壽一定已經掌握了非常關鍵的證據,由他去查這個事情最合適不過。

  而且,魏國公可以算是漢王的人了,漢王朱高煦當然希望徐增壽去查辦此事。

  而且這個提議還是太子主動提出來的,漢王干脆就隨聲附和道:“兒臣以為,魏國公素來公忠體國,不失為……”

  還不等朱高煦把話說完,朱棣就擺了擺手:“不行。”

  不行?

  朱棣竟然拒絕讓魏國公去查這個事情?

  不管是太子還是漢王,全都無法理解。

  “傳旨,著本次科舉作廢,再考時限不日公布。”

  “再傳旨,著楊士奇等各歸本職,由朕親自督考。”

  “再傳旨,令錦衣衛指揮使并安北衛指揮使,即刻進宮。”

  還差一場就要考完的春闈,竟然作廢了,必然群情洶涌輿論滔滔,無論再這么遮掩那些考生都必然能夠猜到這次科舉出事了。

  事關科舉的案子,必然就是大案,一定會弄的天下震動。楊士奇他們那幾個考官,不論本身有沒有罪行,只要出了事他們都難辭其咎,必然要換掉的。

  出了這么大的事情,只有皇帝本人親自出面,才能安撫得住。

  而且,由皇帝本人親自督考的事,早就已經有了先例,洪武三十年的時候朱元璋就是這么做的,朱棣只不過是有樣學樣罷了。

  至于說推舉魏國公徐增壽去查辦這個案子,只能說漢王和太子終究還是太年輕了,遠遠不吐徐增壽的老成和穩重。

  徐增壽故意上疏,而不是親自向皇帝“打報告”,其實就是在躲這個事情呢。

  科舉舞弊案,必然要干掉一大堆的官員,徐增壽不想成為得罪人的“酷吏”,尤其不想公開的得罪太子。就算是皇帝下旨要他去查這個事情,徐增壽也必然會以身體原因推辭掉這個兩面不討好的差事。

  太子和漢王之間的明爭暗斗,朱棣早已心中有數,無論派遣這兄弟二人當中的人禍一個去調查此事,都非常的不合適,那就只剩下最后一個選擇了:皇帝本人親自下場!

  朱棣并沒有把這個交給法司衙門,而是緊急調錦衣衛和安北衛的指揮使進宮,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。

  不管是錦衣衛還是安北衛,都是皇帝的“天子親衛”,無論查到什么程度,都始終在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。

  也就是說,皇帝想要私自處理這個事情,而不是交給朝廷,只有這樣才能把案子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,而不至于產生更嚴重的后果。

  科舉舞弊,歷來就是大案,朱棣想的是在盡可能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,把握好尺度,而不是一味的牽連更多人。

  若是真的辦成洪武年間那種動輒牽連千萬人的大案,不管是朝廷的體面還是朱棣個人的臉面,都會非常非常的難看……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