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樂文學網 > 重生之吳霸春秋 > 第900章 吳國二十九郡
  相比于九年前,吳國的財政收入,增加了近一倍。

  當然,疆域面積也擴大了不少。

  若非慶忌奉行輕徭薄賦,與民生息的政策,恐怕國庫的財政收入能翻上兩三倍不止。

  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,已經被慶忌廢止。

  不過,一些賦稅還是不可避免的。

  諸如田租稅、商稅、關卡稅、更賦,還有山海鹽池之稅。

  后者一般不對外公開,因為這是吳國王族的專供之賦稅,要送到慶忌的私人腰包里,即“內帑”。

  所謂的山海鹽池之稅,就是山上砍柴的樵夫,到江海湖河里捕魚的漁夫等等,這些人,都要向慶忌繳納一定的錢。

  不多,但是勝在樵夫、漁夫太多,量足夠大!

  此外,吳國還將大量的絲綢、茶葉、精鹽、瓷器、香皂、肥皂等商品出售,通過絲綢之路,販賣到西方國家,賺得盆滿缽滿。

  鹽鐵官營,同樣為吳國的國庫牟取了暴利。

  這些“額外”的財政收入,慶忌心里有數,基本上不會對外公開的。

  吳國而今有整整二十九個郡,兩千余萬人口。

  二十九郡分別是:吳郡、會稽郡、九江郡、泗水郡、閩中郡、廬江郡、蒼梧郡、南海郡、象郡、桂林郡、南郡、南陽郡、豫章郡、黔中郡、滇郡、交趾郡、漢中郡、衡山郡、武陵郡、三川郡、淮水郡、巴郡、蜀郡、長安郡、上郡、隴西郡、河東郡、潁川郡、上黨郡。

  隨便一個郡,十幾或幾十個縣邑,都相當于一個諸侯國的疆域面積了。

  “大王,上黨地區地高勢險,自古為戰略要地。地極高,與天為黨,故曰上黨。”

  “臣以為,中原三郡已經確立,這其中,上黨郡地處險要,臨吳、趙、韓三國,實乃我大吳與趙韓之要沖!”

  御史中丞伯噽進言道:“為避免兵戈再起,上黨遭到侵害,淪陷于敵手。大王當選派文武兼備的大將,坐鎮于上黨郡,并駐防重兵!”

  伯噽這一建議,是毫無問題的,畢竟慶忌之前就有這樣的打算,伯噽只是順勢而為,主動在大朝會上提出來。

  “善。”

  慶忌早就有了人選,于是在朝堂之上的群臣身上,環視一周后,道:“吳熙何在?”

  “兒臣在!”

  “你可愿為寡人出鎮上黨郡,為上黨郡郡守?”

  “兒臣愿往!”

  “好。”

  慶忌當即道:“傳詔,即日起,封吳熙為上黨郡郡守,加大都督銜,統兵五萬,屯于長子、鄴城。”

  公子熙義無反顧的答應下來。

  他之前就坐鎮過巴蜀之地,所以輕車熟路。

  在諸公子當中,公子熙的能力算是較為均衡的一人。

  勇勐過人,善于權謀,可治國理政,也能附庸風雅做做學問,還能上馬領兵作戰……

  作為慶忌的次子,若不是庶出,再加上公子熙的性格過于狡詐,慶忌當年都有可能選擇公子熙為儲君。

  上黨郡,境內主要有長治盆地、晉城盆地兩塊盆地,兩盆地依丹朱嶺、羊頭山和發鳩山等山脈為界。

  自古為潞、澤兩府的傳統界山。

  居太行山之巔,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。

  因其地勢險要,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,素有“得上黨可望得中原”之說。它是由群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,東部依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為界、西部依太岳山和中條山與晉南(也稱河東)接壤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早在晉平公的時候,解狐推薦邢伯柳為上黨守,說明晉人已經在上黨之地設郡治理了。

  晉國在上黨設郡,說明這一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。

  韓、趙、魏三分上黨后,這一地區遂成為三國對峙的前沿。

  而三國又都想向東南地區發展,上黨則是通向東南地區的交通要道。

  所以,上黨被三家瓜之后,其戰略地位非但沒有削弱,反而是得到了加強。

  在這種形勢下,吳國設郡置守,以利邊防應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
  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,就是秦趙兩國為爭奪上黨郡爆發的。

  此時的吳國,大致上就占據著上黨之地的三分之二。

  還有三分之一,則是被趙國控制。

  一旦吳國全部奪下上黨郡,將可以直接跨越太行山,侵入趙國腹地。

  當然,這是最直接的伐趙路途。

  吳國也可以選擇從鄴城出發,襲擊趙國的邯鄲……

  作為上黨郡的郡守,公子熙的職責是非常重大的。

  他一方面,要治理內政,恢復民生,另一方面也要戍邊練兵,防止韓、趙、衛、中山四國的進攻……

  一旦諸侯聯軍再次伐吳,首當其沖的就是上黨郡。

  “卜商。”

  “臣在!”

  “你出任上黨郡郡丞,協助吳熙治理鄴城以及漳河水患,務必于開發出上黨之地的大量民田,使黎庶不再遭到洪水侵擾。”

  “諾!”

  “另外,韓魏兩國,近日來,可能會有不少黎庶迫于生計,不得不遷入我吳國安家落戶。爾等邊邑,當妥善接納,并上報于寡人,等候王令。”

  “臣,謹遵王命!”

  卜子夏當即答應下來。

  孟津之會后,被吳國盤剝得太狠的韓魏兩國,不出意料的將壓力轉嫁到了底層的庶民身上。

  隨著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設立,韓人與魏人苦不堪言,不得不拖家帶口的離開家鄉,遠走他鄉。

  在這個時候,慶忌何不敞開吳國的大門,讓更多背井離鄉的流民,進入吳國安家落戶?

  “大王,臣有事啟奏!”

  這時,廷尉鄧析手持牙笏,站了出來。

  “請講。”

  “臣曾視察長安、三川、潁川、河東等郡,明察暗訪,發現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。”

  鄧析深吸了一口氣,道:“民間,尤其是中原之地,鄉校林立,而在鄉校之中,士子多在私底下議論國政,更有甚者,是公然于市井之間,抨擊國政。”

  “士子指責,我大吳是虎狼之國,吳軍是虎狼之師。”

  “并且,他們還公然攻訐我吳國使用嚴刑峻法,不合人道,認為吳法毫無私情可言。”

  “他們認為,我吳師北伐東征,使尸橫遍野,殺戮過甚,終究會遭到天譴……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